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到初中思政教育—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3

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到初中思政教育—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例

苏敏仪

广州市番禺区祈福新邨学校 广东省 广州市 511495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精神是初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来源,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例来探究一下。

关键词:抗美援朝 历史课堂 初中生 思政教育

  1. 抗美援朝精神的形成及内涵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得不打的一场立国之战。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且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并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在此危难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最终,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抗美援朝精神作出深刻阐释:“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是我国红色精神中鲜艳的一笔,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于英勇抗争的志愿军身上,蕴含着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内涵,这些都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我们应该要将其传承发扬。

  1. 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初中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抗美援朝精神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是非常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能够在初中学生这个群体发挥道德教育作用,为他们提供重要的价值引领。

  1. 抗美援朝精神有助于初中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栽培。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心智、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做好新时期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简单来说,初中阶段是开始思政教育也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最好阶段。在初中思政教育中有效融入抗美援朝精神,将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历史观,提升中学生的政治意识、民族意识和道德素养。

  2. 用为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中学生忠诚理性爱国。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精髓,志愿军可以坚持浴血奋战就是秉持着“身后是祖国”这个信念。新时代的初中生,生活在和平幸福年代,他们不需要面对战争,不需要随时做好为国捐躯的准备,但新时代的国家建设也赋予了他们新的任务。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融入抗美援朝精神,有助于深化他们的正确认知,深化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树立“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正确国家观、民族观、人民观,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志向、报国行动,自觉肩负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任务。

  3. 用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精神”引导中学生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不仅因为他们单纯炽热的爱国心,更是因为他们在面临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面对着最强大凶恶的敌人,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下,一把炒面一把雪,以苦为荣,在炮弹连天的防空洞里面,一个苹果就是极大的安慰,就是坚持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精神让他们经受住生命极限的考验。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是在非常顺利和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低。由于个性及心理发展尚不完善、不稳定,青少年的情绪容易波动,一旦遇到什么挫折和不幸,极易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如果能将抗美援朝精神中那种乐观积极精神融入到初中的思政教育中,让学生深刻了解志愿军在面临困苦,面临挫折时是如何克服和战胜的,可以引导他们树立不怕挫折的精神理念,塑造他们百折不挠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1. 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路径

    1. 利用课堂,打造一节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感《抗美援朝》主题课。

    初中课堂是思政教育的良好阵地。作为教师应积极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要素,使多学科课程与思政课互相融合、协同发展。我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历史课以史为鉴,鉴古知今,具备人文性、教育性等学科特点,具有和思政课互相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优势,更是讲授抗美援朝精神的最佳阵地。

    我利用了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这节课,精心地进行了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我摘取了1950-1953年《人民日报》有关抗美援朝的报道作为作为整节课的线索。在翻阅了《人民日报》的报道后,我选取五篇报道,主要从战争的背景、前期战况、上甘岭战役、战争结果和志愿军的情况,这些能够和教材相联系。另外教材内容我整合为四大环节:隐身跨过鸭绿江、伏身打到三八线、挺身屹立在世界、舍身保护我中国。每个环节的引入和过渡,通过新闻报道。这样的方式,较为新颖,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景,较真实地还原了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仿佛穿越到了抗美援朝当年的场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观察、体验和分析,能在历史时空下形成对抗美援朝进一步的认识。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的立国之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里程碑,这个胜利不仅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更是因为志愿军的无畏牺牲。因此,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加入了视频,让学生观看里面志愿军老兵的讲述,更加深刻地感受他们身上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再结合时事,也就是今年2月份被授予“卫国戍边”称号,驻守中印边境的中国边防战士,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感受边防战士的付出,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效传输和传播,其育人作用得以发挥。当然也可以把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到主题班会课里,把抗美援朝历史和抗美援朝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重大价值等内容讲透彻,用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的生动事例诠释何为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践行理想信念等内容,加深中学生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和领悟,引导中学生积极弘扬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2.在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抗美援朝精神

    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思政教育实践不可缺少的环境保障,强化抗美援朝精神宣传的重要载体。

    首先实现抗美援朝精神与班级文化阵地建设有机统一。“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学校可以在宣传栏公告栏等处设置“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展板,班级可以进行抗美援朝手抄报的比赛、征文比赛等,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展示,把抗美援朝精神全面、全方位融入中学生学习、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抗美援朝精神。其次实现抗美援朝精神与班级文化活动建设有机统一。 开展灵活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也是加强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班级为单位围绕“抗美援朝”开展演讲比赛,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或纪录片,进行抗美援朝历史剧的排练彩排等,通过班级活动来深化抗美援朝精神。

    3.在中学生实践活动中融入抗美援朝精神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把抗美援朝精神融入中学生社会实践可以促进中学生在现实体验中感悟、理解抗美援朝精神,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结合。

    组织中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参观抗美援朝遗址、访问抗战老兵等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广州地区缺乏抗美援朝遗址,但可以鼓励学生去参观档案馆,查找抗美援朝期间广州人民的捐款和游行活动,积极走访身边的志愿军老战士,访问他们的抗美援朝经历。走出课本,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自行查阅资料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抗美援朝战争,深刻领会和感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流血牺牲的战争中铸就而成的伟大革命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军事拓展训练,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战士的艰辛,更好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抵抗挫折的能力。鼓励中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通过参加探望革命烈属、孤寡老人、义演募捐等活动,为老一辈做点事情,培养中学生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情怀。

    四、小结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初中思政教育是学生思政教育关键的一环,必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精神,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和人文素养,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2020-10-24.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2. [期刊]《以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中小学思政教育》晁守耀;《河南教育(教师教育版)》;2021-05-16

    3. [期刊]《抗美援朝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鲍 冉;《教育探索》;2021第7期

    4. 《抗美援朝精神的时代意义》《记者观察》;20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