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高度对人体睡眠结构和神经机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海拔高度对人体睡眠结构和神经机能的影响

陈小波

嘉峪关市中医医院 甘肃嘉峪关 735100

【摘要】目的:研究人体睡眠结构以及神经机能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方法:30例矿区生活基地(海拔2600米)人群样本纳入时间由2018年4月开始,到2021年4月结束,判定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市区(海拔1400米)人群30例,判定为对照组,分析海拔高度对人体影响。结果:对照组睡眠质量、血压、心率均低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人体睡眠结构、血压、心率及神经机能会受到海拔高度影响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并且睡眠质量相对较差,需对高原人群中枢神经系统机能进行纠正,尽可能切断部分高山病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人体睡眠结构;神经机能;海拔高度;市区

高原环境人体受到影响核心因素便是低氧,导致高原人员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同时还会引发一系列不同程度疾病[1]。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率等可见心血管系统针对低氧适应性调节情况如实反映出,同时易被测量出[2]。本研究镜铁矿区生活基地海拔与市区海拔落差大于1000米,人们睡眠结构的变化、呼吸暂停和通气状况、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存在显著变化[3]。为了确保高海拔地区民众能够拥有良好睡眠质量,鉴于此,本研究挑选30例矿区生活基地(海拔2600米)人群、市区(海拔1400米)人群30例样本纳入时间由2018年4月开始,到2021年4月结束,探讨人体睡眠结构以及神经机能与海拔高度之间关系,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矿区生活基地(海拔2600米)人群样本纳入时间由2018年4月开始,到2021年4月结束,判定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市区(海拔1400米)人群30例,判定为对照组,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40-70岁,均值(38.34±3.28)岁。60例人群临床基本资料接近,(p0.05),满足研究指征。

1.2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时间段30例矿区生活基地健康人群以及30例同期市区(海拔1400米)人群资料。

1.3观察指标

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变化情况,睡眠质量参照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实施评分,总分21分,睡眠质量差分数高。记录两组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DP)]、心率(HR)、血氧(SaO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618cbfa128d11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对照组睡眠质量、血压、心率均低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所示。

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618cbfa128d11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例数

睡眠质量(分)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

SaO2(%)

观察组

30

2.10±1.61

125.78±14.98

84.53±11.59

84.97±14.65

87.17±2.77

对照组

30

0.66±0.24

116.88±9.20

74.19±6.99

62.87±8.57

98.65±0.69

t


4.845

2.773

2.749

7.132

22.027

p


0.000

0.008

0.008

0.000

0.000

3、讨论

调查显示,现目前大部分人群患病核心因素便是睡眠,而在全球当中有将近29%左右人群均存在睡眠问题,睡眠障碍和大约80多种疾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而有7种左右会影响人们寿命,由此可见,睡眠对于人们而言至关重要。居住在高海拔地区人群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是由于在人体血液当中红血球内氧气以及血红素亲密度上,一旦人体处于7000英尺高海拔地区,则人体血液当中红血球内氧气以及血红素亲密度形成的氧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比例将会显著下降。处于相同氧气百分比之下,高海拔空气更加薄弱

[4]。常规状态下,正常人群针对活动高度要求大气压力为101,325帕斯卡Pa,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氧气仅占据20.9%。健康人体内血红素溶氧处于最佳状态,而随着高度的持续下降,则大气压力也会随之降低,具体范围是海拔0~100km左右。当高原以及高海拔时,缺氧现象会被颈动脉窦感知,从而导致人体过度换气以及呼吸频率加快,产生呼吸型碱中毒,而形成抑制中枢性呼吸系统会出现连串对人体肾脏、肺部以及心脏等影响。与此同时,当处于高原或者是高海拔地区时,人体心跳加快,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个人消化功能以及消化行为,形成心肺疾病。与此同时,长时间处于高海拔地区高原人会出现鼻腔干燥、憋气或者是胸闷等症状,间接或者是直接对睡眠质量造成影响。

有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低氧以及低压环境之下会降低人体睡眠质量,而其中睡眠期间和睡眠结构均会发生变化。当前,由于对高原睡眠认知不足,睡眠障碍与急、慢性高原病是否具有相关性,长期的缺氧影响是否会出现衰退、高原睡眠是否也存在“睡眠习服” 等需更多研究报道去证实。而经过青海红十字医院以及中华医学会青海分会副会长研究结果证实,对造血功能、肺功能以及睡眠等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海拔处于1500米时,有利于机体长寿以及大脑健康[5]。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睡眠质量、血压、心率均低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观察组,(p<0.05)。

总之,针对进入高原低氧环境人群,自身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同时心率上升,血压水平同样会以上升趋势上涨。因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初期需尽量减少活动量,从而减少氧消耗,促使各项高原症状得到改善,增强血氧饱和度水平检测力度,若患者该指标水平较低或者是症状较为严重疾病患者,则实施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年永琼, 辛元尧, 周雪姣,等.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以及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J]. 药学研究, 2018, 37(6):346-351.

[2]王欢、马琼、马保安. 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医学信息, 2020, 33(22):66-69.

[3]陈静侬, 李军. 高原低氧状态下机体的生理变化及应对措施[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9(3):67-72.

[4]万亚会,薛蓉. 睡眠与免疫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0, 27(6):5-7.

[5]孟冰, 韩晶, 温明春,等. 模拟高原两种海拔高度环境人体生理指标的变化[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1, 28(1):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