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背景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基于新背景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戴春梅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水北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同时,价值观、人生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小学生自身心理结构正处于发展和转折定型的重要阶段,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不够、是非判断能力不足而易受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所以,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问题;解决策略;实践及思考

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全面规定,再到现在全国各地大中小院校均开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虽已发展了20多年,而且个别发达地区已颇具成效,但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索。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并且有日趋严重之势。近幾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经常能从各种媒体知道个别小学生“负气离家出走”“跳楼自杀”“暴力犯罪”等新闻。其中,以“2018年12月初,湖南一名12岁的小学生因不堪母亲的严格管教而残忍杀母”一案最为轰动。从这类新闻报道的数量及事情的严重性得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危害,并日益加重,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2.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少,相关人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纵观全国学校上千万,但是平均拥有3名及以上的专业心理健康咨询资格老师的小学却是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对该项工作未能引起重视所导致。加上其他教师自身水平和素质达不到专业要求,无法满足学校心理教育的需求,所以严重制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普通教师自身专业素养较低,要充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教师虽然是知识的传播者,但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帮助排解不良情绪,也就无法避免他们将负面情绪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育;那么学生也可能感染不良情绪和心理,最终形成一个恶循环。

4.处理问题的措施不当,对学生群体综合心理健康情况掌握不全面、不透彻,处理方式方法欠妥,没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学生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遭受的际遇不同,所以他们的性格形成各具差异。但是一些教师或家长总是忽略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只会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惯性去看待和处理问题,最终不但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疏导,还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针对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理论学习,转换观念。很多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较少,甚至没有,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是德育教师,或者是普通教师经过心理课程培训发展来的,他们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对某些理论认识不深刻。学校应该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引进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同时对正在从事该方面工作的教师进行更加系统的心理学培训。教师也应当抛下面子,多向专业人员咨询学习,真正分清楚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区别,运用科学的评估手段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以便正确地指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心态,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师”。

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一是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本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是开展课题研究。要以承担国家、省级心理课题为基础,全面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探索形成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有效途径。三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要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服务工作,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和矫治。四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如谈话法、咨询面谈、角色扮演等。

3.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一方面要在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氛围,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要利用现行课程,进行学科渗透,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在学校中营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另外,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活泼上进的气氛中,学生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正确对待挫折,主动调适情绪。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家庭、社会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观念、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同时,小学生已经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也会受一些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倾斜,这样,学校教育的结果易被家庭、社会的负面作用抵消。因此,学校应针对农村家长的心理特点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正确的教养观。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前提,是推动塑造学生良好人格发展的动力,更是发掘学生潜在能力的重要导航。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1.对学生“精准帮扶”,善于学会按照学生的性格给他们“分门归类”,精细化管理。比如,分别按照性格外向型、性格内向型、双面性格型的分为三大群体。或者根据所掌握的家庭情况去分组:家庭和谐型、家庭寄养型、家庭老化型、家庭不和型、家庭分裂型。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标注,做好个人档案,为后期的工作做好铺垫。这样以来,我可以及时全面的掌握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对有情绪明显波动、行为异常的同学进行正确的理论疏导和行为帮扶。

2.加强家校联合,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针对这一点,笔者特意设置了一个“好人银行积分兑换”活动。该项活动的规则是,由家长和教师分别制定活动范围及活动项目,以及项目所对应的分数值和可以兑换的礼物、同等的某项服务等。每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家长或老师会在核实后给学生加上相对应的分数,等到分数积攒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可以随时要求兑换同等分数的礼物和服务。该活动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们努力学习、各取所长、乐于助人、远离网络游戏等良好行为及心理素质的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分辨事物的好坏,通过做好事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进而促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

设计这个活动,主要是结合了小学生这个阶段的性格特性与活动内容的宽泛性、公益性和趣味性,通过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地在活动中学到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虽然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因此,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除了要用心细心,还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努力为新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晓敏,蔡泽玲.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18(09).

[2]王朝晖.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