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探究学习 发展主体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引导探究学习 发展主体意识

查静

襄阳市昭明小学  441000

当前,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人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把创新精神和数学意识的培养作为目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欲望的激发,创推性思维的训练,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寓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和获取知识的活动之中。因此,教学中的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激发欲望、创造条件、引导探究、培养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从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原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平时听课中的感受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
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多媒体课件从正方形一长方形——三角形最后过渡到角,然后又让学生指指红领巾的角,摸摸三角形的角,接着出示一把折扇,让学生到前面指出它的角,学生不假思索的就指出三个角,老师没有马上对学生的指法作出评价,而是接着问:“这个扇子上到底有几个角呢?等到我们这节课学完再来判断。”老师的问题引起了
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从而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提供空间,自主探索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并非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过程,而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主动建构过程。同时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总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防止铺垫过多,提问过细,指导过滥的倾向,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探索的时空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例如:在教学“加几”时,教师大胆摒弃“凑十法”的准备题,并隐去"7+6”图例中暗示“凑十法”的框线图。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独立思索、合作研讨。结果对于7+ 6 = 13,探紫出多种解题策略: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推理法(如 8 +6
= 14,7 比8 少1,所以7 + 6 = 13;5 + 5 = 106比5多1,7比5
多2,1+2 =3,3 + 10 = 13,所以7 +6 = 13等)。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限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火花的进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例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10的的组成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说,而是让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把10根小棒分两堆,看哪一组同学分工合作的好,分的方法多,而且分法有规律,最后评出”合作红旗组”。这样一说,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讨论开来,并且各有分工,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的小组分法虽然多,但没有规则,不容易记;但有的组分法特别好:有的同学分,有的同学记录,一位同学说把 10分成1和9,另一位同学把10分成2和… ,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很快就分完了,刚好有9种分法;也有的小组只分5种,然后看到其中一种分法就能想到另一种分法,如看到10可以分成1和9就可以想到10还可以分成9和1。
四、联系实际,开拓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实践运用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更好地体现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际是紧密联系的。《大纲》将先前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改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间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教师不仅要利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学“一步乘法应用题”,在巩固练习时,我设计一道这样的题目:爸爸、妈妈和小红一起去看电影,每张电影票6元,一共要用多少元?有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小红多了?我疑惑在间:你问这干什么?如果小红很小看电影的时候,坐在爸爸妈妈的腿上就不用买票了。是呀,我怎么没想到的。她说:我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一直是买2张票的,现在去才买3张。这时,教室里沸腾了,有的学生说:这道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小红还小不需要买门票,是求2个6是多少;一种是小红需要买门票,就是求3个6是多少。有的学生说:如果买车票的话会出现3种情况,不买票、买半票、买全票。学生在解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的考虑,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创新,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上述例子,小红同学正是借助了生活中的经验,才有了不同一般的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题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问题。


总之,学生探究活动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始终。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需求,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