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双师课堂教学环境的搭建与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3
/ 2

城乡双师课堂教学环境的搭建与优化

冯文军

肇庆市鼎湖区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 肇庆 526070

摘要:随着互联网以及音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创新及优化,一系列厂商、软件开发公司研发的网络音视频教学设备和应用进入到课堂,在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2020年5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到2022年全面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在广大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推动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个课堂”实质上是双师课堂在三个场景下的应用。本文中,笔者将以鼎湖区的学校为例,对城乡双师课堂教学环境的搭建与优化作阐述。

关键词:双师课堂;教学环境;配置

1 双师课堂搭建实施的背景

为解决小学乡镇学校以及农村教学点师资薄弱的问题,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自2018年起,在1所城区小学、2所乡镇中心小学以及15个农村教学点作为试点,部署搭建了3间精品录播教室以及15套常态化简易录播教学系统,探索“双师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应用,促使城乡教师专业化协同成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 双师课堂教学环境配置

双师课堂教学环境设置普遍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按精品录播教室配置的教学环境,二是按简易录播设备配置的教学环境,三是主播型教学环境。

精品录播教室下的双师课堂教学环境,配备隔音装修,有学生全景、学生跟踪、教师跟踪、黑板等多个摄像头场景,全方位记录教学活动细节。另外教室内配备大尺寸教育平板一体机,多支全向或者指向麦克风,所有摄像头、一体机以及麦克风的音视频信号都能汇入核心设备——录播主机。通过录播主机整合处理所有音视频信号,生成合成信号,保存到本地和转发到网络。

教学点教室配置简易录播设备的双师课堂教学环境相比精品录播教室,只配备学生全景和黑板讲台两个摄像头场景,但同样配置有天花麦克风和录播主机,显示设备配备教学平板一体机或者投影机。

主播型教学场景可以作为双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其中一个环节。主播型的教学环境只需要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一个外置USB摄像头。计算机可以通过软件应用共享计算机桌面显示的课件,通过摄像头显示授课教师或者演示活动。

3 双师教学场景应用

在完成必要的教学环境搭建以后,如何合理地利用好这些设施设备开展教育教学,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究,总结出以下几种双师教学下的场景:

3.1 城区与乡镇学校的双师课堂教学场景

开展试点的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都以精品录播教室的标准配备了双师课堂教学环境,且录播互动设备是同一品牌,在设备联通方面不存在任何的问题。

此场景可以充分发挥城区学校名师的师资优势,提前与试点乡镇中心小学的助教老师展开课前教研,探讨网络授课时的分工。城区的老师作为主教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课堂,乡镇中心校的老师作为辅教老师辅助主教开展教学活动,辅教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承担其中部分教学工作。双师在异地的两间不同的录播教室,通过互联网及音视频设备联通,形成一个基于实时交互,信号同步传输的“在线同步双师课堂”。此场景不仅体现了一个课堂中的“双师”效果,还体现了“双班级”的参与,不仅促进城乡教师的交流,创新的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3.2 乡镇中心校与教学点的双师课堂教学场景

在农村教学点,很多老师都是兼任多个学科的,从学科专业化的角度考虑,由于乡镇中心校与教学点师资的差距问题,在实施双师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建议教学点老师在双师课堂中承担教学任务。在试点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只安排教学点老师完成对主教的简单辅助教学工作。譬如:组织本地学生集中或者自由朗读、小组讨论,切换音视频信号等。在这种中心校与教学点的双师课堂教学场景中,中心校的老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整节课的音视频信号主要体现在主教教室当中,辅助教室的学生通过音视频播放显示设备远程收听收看。这种教学场景虽然从导出的音视频信号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教学点师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个人觉得这种教学场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笔者将在后面的篇幅作阐述。

3.3 主播型助教与录播教室互动的双师课堂教学场景

这种双师课堂教学场景以前常见于一些外国语学校的课堂上。它们会通过网络和视像应用,将远端的外教老师通过显示设备展示在课堂当中。新冠肺炎疫情“听课不停学”期间,主播型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除了可以通过摄像头展示主播教师的画面外,还可以共享主播教师的电脑桌面展示的内容,共享授课的课件和学习资料。

在双师课堂的教学中,录播教室授课的老师可以实时邀请远端的专家或者学科名师,通过网络和录播设备配套使用的音视像软件应用,设置专家或者名师远程授课的主播型教学环节。通过专家或者名师的讲授,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更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点。优质的专家资源、名师资源得到共享,双师课堂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这种场景较前面两种场景不同,突出的是远端助教老师的作用,突出了“双师”服务一个“班”,而不是“两师服务两个班”的模式。

4 教学环境搭建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建议

在双师课堂的建设上,业界基本形成既有的硬件搭建标准,各个厂家、品牌配置的硬件都是大同小异的。笔者组织开展双师课堂教学研究三年,主要是负责设施设备以及软件应用的技术支撑。在已经开展了的多次双师课堂教研活动中,笔者认为业界普遍形成的硬件搭建标准有提升和优化的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1 简易录播教室不宜吊装天花全向麦克风

实践证明,没有经过软装修的教室,麦克风拾音效果不加,特别是安装了全向麦克风,容易受到户外声音的影响,当需要跟远端的课堂实施互动时,语音效果会受影响。建议简易录播教室配备手持指向性麦克风,按需开关,减少户外声音对另一端课堂的影响。

4.2 辅教教室需要更大或更多的显示设备

双师课堂实施的初衷是解决教学点师资不足问题。在双师课堂教学模式下,笔者认为教学点的教室比主讲教室需要更大尺寸或者更多的显示设备。理由是,教学点的学生是通过屏幕来观看远端主讲老师的授课,而主讲教室的学生是本地聆听主讲老师的授课。教学点只有一个视频接收终端,视频信号频繁地从教师、学生、板书、平板一体机几路信号切换,或者将两路或者多路信号缩小后同时显示在一个显示设备上。也许大家会觉得录制出来的最终信号很清晰,但对于实时观看课堂信号的教学点学生来说,这些细小或者眨眼而过的信息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接收的。笔者觉得,平时老师们录制出来的用于参加比赛的视频能够多角度展示课堂,但是这些视频用在教学点的课堂上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学生不能一如既往地看到黑板的板书、一体机上显示的学习资料。因此,我建议在教学点双师课堂教学环境搭建上,需要增加显示设备,将师生互动以及学习资料展示至少两部分视频信号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显示设备,使学生达到身临主教课堂的效果。

4.3 教学点不宜实施常态化同步双师课堂

实施同步课堂对网络带宽的要求较高,基于农村教学点网络带宽以及缺乏信息技术力量支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教学点适宜实施异步双师课堂策略,且可以形成常态化。借助城镇学校学科名师的优质微课资源,储存在网络云空间,教学点老师按需下载有关资源到本地,不受网络和教学进度限制,实施异步双师教学。

5 结论

以上是笔者对城乡学校实施搭建双师课堂教学环境的浅见。对城乡双师课堂教学环境的搭建与优化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谷宝磊.基于网络直播教学平台,实施“双师”课堂教学模式[J].办公自动化.2019年04期.

[2]尚凯.“互联网+”乡村教育“双师教学”模式构建[J].现代教育,2019(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