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工作中大学生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的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思政工作中大学生校园不良网络贷款的策略研究

白芸

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在丰富了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不正确的消费开始进行网络贷款,本文通过分析一起校园网络贷款事件,试图探索出高校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处理此类事件的策略,通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贷”、家校警联动及时出击、跟进学生心理状态、开展安全教育系列活动等方式,以期更多地学生了解、远离“网络贷”,避免产生不良贷款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辅导员;不良“网络贷”;案例;策略


随着网络借贷的迅速发展,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也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一些不良的网络借贷平台以及借贷个人,利用互联网诱导大学生贷款,加之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差、虚荣心强,越来越的学生陷入 “高利贷”陷阱,使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自我发展遭受极大的影响,且校园网络贷款现象呈现屡禁不止、不断蔓延的趋势,为加强高校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探索全新的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将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1. 案例背景

某日中午,研究生王某在和辅导员聊天时,了解到研究生B近期要退学创业,且正在和他的同学借钱,用作房租和部分启动资金。辅导员觉得蹊跷,前几天见到B并未听说要创业,创业的想法怎么这么突然?学校有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且有学生寝室作为创业时期的住房,为什么借钱租房?于是嘱咐王某以学长的身份继续了解学生情况,同时联系其导师,了解到该生的确和导师提出要退学去创业的计划,且近几个月并没有认真在学校做实验,在校期间神色匆忙,电话不断。辅导员随即和学生B了解情况。该生吞吞吐吐,后了解到该生因和社会朋友挥霍消费,不够开支,开始用网络平台进行贷款消费,现在因深陷“网络贷”,借遍了所有“兄弟”的钱仍然无法还贷款和高额利息,无奈之下,现在想通过退学赚钱还款。该生情绪较为低迷,因为不良贷款伤了父母的心,还让曾经的好兄弟们一个个背上债务,自觉没有脸面见他们,也答应会尽己所能的还钱。但是因为父母均为普通家庭无力承担债务,自己没有独立性的经济来源无法还债,学生不知该何去何从。

  1. 案例性质分析

本案例是典型的学生抵不住诱惑接触并深陷网络贷款的安全管理事件。此类问题涉及的人群较广,因借了很多同学很多钱,影响面比较大,被骗学生因涉及金额较大,需要及时干预。

  1. 案例解决思路

1.及时了解情况。辅导员第一时联系借钱给学生B的同学们,尽可能地了解学生B的情况;之后,迅速和B学生面谈,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具体情况。

2.及时介入处理。迅速制定事件处理方案:学生B迅速报警,寻求公安部门的帮助,争取在法律范围内最大限度的减小损失;即刻上报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建立沟通群,保证事件处理中的无障碍沟通;联系学生家长,告知学生现在的情况,并和家长建立好关系。

3. 做好学生安抚。摸排学生B的情绪状态,做好学生安抚工作的同时,做好批评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错误消费观导致的后果,不仅是金钱的损失,还断了他多年建立起来的“兄弟情”;摸排此次校园不良贷款涉及到的同学以及金额,安抚学生的情绪,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4. 监控网络舆情。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B以及借钱给B学生的信息反馈,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现学生舆情。

5. 开展安全教育。以此事为契机,将学生姓名隐去,开展安全主题教育。首先,线上通报高校“网络贷”的情况,警示学生骗子就在身边,一定提高警觉性;其次,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介绍校园贷、网络贷的危害,让大家防微杜渐,谨防被骗。

6. 随时掌握动态。后期定时了解学生B的情况,并不断提醒B不要再参与这样的贷款行为,鼓励学生B要痛定思痛,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尽己所能的尽快还钱。鼓励B重拾信心,努力学习,重新找回曾经的“兄弟情”。

四、应对校园不良贷款的措施探析

1.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组织开展安全主题教育。首先,面向教师、班主任和学生进行系列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不良网络贷款的内涵、特点,了解“网络贷”的具有威胁安全、缺少完善的监管机制、存在连环债务问题等多种危害;其次,学校组织开展以防范不良网络贷款风险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不良网络贷款的危害,强化维护自我利益的能力,提高警觉性;第三,开展防范不良借贷知识的专题讲座。

2.实施学校、家庭、警方联动机制。首先,通过和警方合作,了解更多的网络不良贷款案例,让事实说话,让更多学生认识到“网络贷”的危害;其次,和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共同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对学生“网络贷”行为的认知,共同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遇到问题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认清问题、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为防止悲剧行为的发生,需要家长与学生共同面对,以防学生因无力偿还债务发生悲剧,帮助学生树立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

3.明确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辩证唯物主义,将内在事物作为发展的重要依据,并通过对外因事物的变化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在本次案例中,学生B因为自身错误的消费观,不断地超前消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当自己无法满足这些生活需求的时候,出现的网贷行为。在高校日常教育管理中,我们应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谨防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4.组织开展学生人际关系系列活动。由各班级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同学开展以“拒绝”为主题的人际关系活动。本案例中,涉及的20几名借钱同学中,很多学生自己本身比较困难,但是出于友情,以及不知道如何拒绝而借钱给B,造成了自己经济困难的情况。学院可以开展人际交往技巧的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沟通”和“拒绝”的技巧。

5.加强生命教育,避免产生其他不良事件。本次案例中的受害者B以及借钱给B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都出现了情绪波动,怀疑感情,愧疚恐惧的心态。辅导员及相关教师要及时介入,做好学生的情绪安抚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针对本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及时的给予困难帮扶。

总之,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构建过程中,学校学院要结合思政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积极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网络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好合理宣传,为学生成长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谢琦、王玉清。习近平系列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启示——以大学生参加校园贷款所酿造的悲剧引发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9):62-63+66

(作者简介:白芸,女,硕士研究生,讲师。2011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分管学院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本科生就业工作、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国际交流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


白芸(1985— ),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杭州师范大学勤园17号楼125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18858113659

电子邮箱:7659047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