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虾蟹篓造型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潮州木雕虾蟹篓造型及其文化内涵分析

丁全

深圳市来成号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龙岗区 518000

摘要:潮州地区作为广东省重要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自古以来潮州就是中国文化重要支脉

。在长久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其中,潮州木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潮汕文化的精髓。在潮州木雕中,最具代表特色的就是虾蟹篓。虾蟹篓地域特征十分明显,其在造型上也大多借鉴了当地历史题材,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潮州木雕;虾蟹篓;造型;文化内涵

引言:虾蟹篓作为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作品,其以精巧的造型以及高超的技艺在我国雕刻艺术上占据重要地位。虾蟹篓在文化内涵上体现出明显的潮汕文化特征,通过虾蟹篓,可从中窥探潮州木雕以及潮汕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本文分析潮州木雕虾蟹篓的造型,并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潮汕文化研究提供参考。

  1. 潮州木雕虾蟹篓造型分析

(一)潮州木雕发展历程

潮州地区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区,濒临南海,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自古以来潮州地区即为我国重要城市。由于潮州地区临海,水资源十分充沛,海洋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水产产品和淡水水产产品种类繁多。而在唐代,潮州地区已经出现了木雕的萌芽,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潮州木雕的技艺也不断成熟。而在潮州木雕的作品表现形式上,其更多的引入了潮州地区文化。而在清朝时期,虾蟹篓的题材开始被运用到潮州木雕中,开创出潮州地区的虾蟹篓文化。传统虾蟹篓仅为盛放打捞上来的虾蟹而制作,功能性和实用性较强,而随着虾蟹篓木雕技艺的不断成熟,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作为潮汕文化和潮州木雕的代表作品和重要分支,开始逐渐被大众所知[1]

虾蟹篓在发展初期,造型和样式较为单一和简单,在题材上也仅以单一的水上题材为主。而随着其不断发展,虾蟹篓在造型上开始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横式、竖式、挂式以及悬挂屏的多种样式不断涌现出来,而在主题上,从单一的水上主题开始演变为多种主题、如瓜果、蔬菜或者家禽类,极大的体现出勤劳的潮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

而自21世纪起,潮汕地区的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虾蟹篓的题材和造型相较从前更有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在造型上、技艺上还是规模上,相较从前均有所提高,集中表现为虾蟹篓的造型更加丰富,体积上也不断扩大,层次感更强。质地也随着通雕艺术的不断进步而更加通透,题材上开始朝向叙事方向发展,在雕刻中,虾蟹篓无论是篓里还是篓外,均以生动的虾蟹为主,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的呈现争斗状,有的呈现互相依偎状,动静交织,趣味性极强[2]

从虾蟹篓的发展中可以得出,其集中反映出潮州木雕的发展和创作历程,从最开始造型和主题较为简单,以实用性为主的到至今的造型和主题呈现多元化,以艺术性为主,离不开潮汕文化的支撑,其中蕴含了大量潮汕人民的艺术思想,可从研究潮州木雕虾蟹篓的发展中,一窥当年潮汕人民勤劳勇敢,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情境。

  1. 虾蟹篓造型分析

  1. 虾蟹篓以贴金木雕为主

潮州地区由于地处我国岭南地区,周围临靠南海,水陆交通发达,生产虾蟹资源,这就使得潮州地区人民以经商和捕捞为主。因此,在潮汕人民心中,虾蟹不仅是作为生活常见食品,更是潮汕地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使得潮州木雕融入大量地域特色,鱼虾蟹类题材经常被潮州艺术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 中,这就使得虾蟹篓不仅实用性较高,艺术性也较高。再加上潮州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因此,在潮州木雕上大量应用贴金工艺,不仅使得虾蟹篓作品呈现出华美的艺术性,更使得虾蟹篓防潮能力更强,不会因受到外界影响而出现腐烂变形情况,更便于其保存和流传[3]

  1. 虾蟹篓创作主题上以就地取材为主

虾蟹篓在主题上深受潮汕文化影响,其主题大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潮州的地理优势更为虾蟹篓提供了更多创作灵感。这就使得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经常就地取材,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兼具有华美和朴实特点,不仅体现出雕刻家高超的审美和技艺水平,更充分显示出潮州地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点。

  1. 虾蟹篓雕刻技法呈多元化

虾蟹篓作为潮州木雕的代表作品,本质还是木雕艺术的一种,在艺术表现力上仍旧以传承木雕艺术为主。由于其以手工进行雕刻,即使是同一作品,在雕刻上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性。在潮州木雕虾蟹篓中,主要雕刻方式有通雕、镂空、圆雕和浮雕等,可极好的表现出虾蟹篓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且由于木雕自身特点,其在作品上表现上也呈现出精致与粗犷的对比。由于木材形状不同,潮州木雕经常随物而定型,更由于木材本身自带的形状和疤痕,更进一步增添了虾蟹篓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趣[4]

  1. 潮州木雕虾蟹篓文化内涵分析

  1. 丰收文化

虾蟹篓在作品表现上经常含有浓厚的丰收文化,以工艺大师李得浓的作品《喜悦归》为例,其在造型和主题上以大船上载有虾蟹篓,内有许多鱼虾蟹为主,在船体雕刻上以龙虎形象为主,寓意龙腾虎跃,极大的体现出人们在出海捕捞获得丰收之后的兴奋与喜悦之情。还有很多作品以秋季虾蟹为主,秋天作为传统丰收季节,更是虾蟹成熟季节,更反应出人们的丰收喜悦心情,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喜悦之情。尽管虾蟹篓是传统文化精品,但其中的深刻含义以及精巧技艺在今天看来仍旧有着较高的传承价值

[5]

  1. 吉祥文化

在潮州木雕虾蟹篓中,不仅仅包含了潮州地区的丰收文化,更在其中蕴含大量的吉祥文化。寓意富甲天下或八方招财,纵横天下。由于螃蟹总是寻找水质清晰,阳光透彻,水草茂盛的水域栖息,且虾蟹篓寓意较好,从潮州地区流传个民谣中即可看出:大闸蟹,八条腿,就是发。两个夹,就是抓。煮熟后个通红,象征红运当头。且螃蟹和鱼虾味道鲜美、营养健康、“敢蟹”寓意为敢吃螃蟹即改革创新和勇士精神。“敢蟹”与“感谢”谐音,传递了感恩美德。以李得浓的作品《必登甲第》为例,其造型上为浪花上顶起两个虾蟹篓,虾蟹篓上遍布螃蟹和水草,由于螃蟹还有横财将军的美称,该作品寓意上不仅有金榜题名,更有发财的美好寓意。从中可以看出,潮州木雕虾蟹篓不仅具有技艺性和历史性,更具有人文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6]

结语:潮州木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蕴含大量的潮汕文化,是潮州地区人民日常生活和传统文化以及社会风俗的最好反应。以潮州文化的代表作品虾蟹篓为例,其更集中反映了潮州地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有着极为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虾蟹篓不仅有着极高的文化内涵,其在造型上更是融合了雕刻艺术最高技艺,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延. 从"虾蟹篓"看潮州木雕的地域特色[J]. 美术教育研究,2018(6):19-21,23.

[2] 陈培育. 巧夺天工蟹篓之美—试谈木雕蟹篓之通雕[J]. 天工,2018(4):162.

[3] 唐梦洁. 潮汕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探讨[J]. 西部皮革,2021,43(12):149-150.

[4] 李中庆. 艺人的文化素养决定其作品的艺术品位[J]. 神州,2021(10):42-43.

[5] 谢晓外,曹倩,姚晓敏,等. “一带一路”建设下潮州木雕走出去现状探究[J]. 北方经贸,2020(9):26-27,39.

[6] 李中庆. 传统木雕题材创新关乎木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民族博览,2020(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