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菌血症的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菌血症的意义分析

那奕文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 河北 沧州 062552


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菌血症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分为观察组(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菌血症患者)和对照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两组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实施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按照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不同,对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进行连续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阳性率;发热持续时间越长,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阳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在菌血症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且还能反映疾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连续检测;菌血症


前言

菌血症属于血液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可通过血液流动迅速传播至全身,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的预后较差,病死率比较高。因此,对菌血症病原菌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对提高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1]。以往,临床常采取血培养检测,但血培养首日阳性的检出率比较低,漏诊率比较高,难以满足临床快速诊断的需要。血清降钙素原是一种蛋白质,在发生严重细菌感染时可迅速升高,而且特异性比较高,用于菌血症的诊断具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针对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的效果进行分析,全文如下。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将2017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菌血症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3.57±3.82)岁;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3.61±3.84)岁。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比较。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及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检测仪器为德国BERTHOLD公司生产的BLA250检测仪,配套试剂为德国BRAHMS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在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5ml,按照30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后,分离出血清进行检测,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步骤进行。

血培养检测仪器为美国BD905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取患者静脉血10ml,置入无菌血培养瓶中,并将培养瓶放入培养仪中培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检测阳性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判定标准:血清降钙素原指标>0.5μg/L为阳性,血培养发现细菌为阳性。

按照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不同,分别于发热24h、发热48h、发热72h时对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结果使用“均值±标准差”表达,运用t值检验;计数结果使用“百分比”表达,运用卡方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检测阳性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00、13.867,P=0.025、0.000)。如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检测阳性[n(%)]

组别

n

血清降钙素原阳性

血培养阳性

联合检测阳性

观察组

40

33(82.50)

26(65.00)

39(97.50)

对照组

40

1(2.50)

0(0.00)

0(0.00)

x2

-

58.384

38.519

76.098

P

-

0.000

0.000

0.000


2.2 观察组患者不同发热持续时间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阳性情况的比较

发热持续时间越长,血清降钙素原、血培养阳性率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对比观察组患者不同发热持续时间血清降钙素原指标、血培养阳性情况[n(%)]

发热持续时间

n

血清降钙素原阳性

血培养阳性


发热24h

40

27(67.50)

16(40.00)


发热48h

40

33(82.50)

27(67.50)


发热72h

40

40(100.00)

38(95.00)


x2

-

4.383

5.069


P

-

0.021

0.014



3 讨论

菌血症是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其中一种,病原菌可通过血液流动快速传播,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病死率比较高。以往,临床诊断该病主要采取血培养方式,但检测耗时较长,而且准确性有限,漏诊率比较高,容易贻误患者病情,危及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应对菌血症进行准确地、及时地期诊断,以更好地控制疾病,挽救患者的生命。

血清降钙素原属于糖蛋白之一,无激素活性,半衰期比较长,大约为25h左右,健康人群血清中含量较少,一般低于0.1μg/L[2]。当机体发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后,尤其是菌血症时,患者组织中的细胞会产生大量的降钙素原进入血清中,使得血清内降钙素原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由于血清降钙素原在体外不容易降解,稳定性比较高、受激素的影响比较小,因此,指标的特异性比较高。临床工作时,将血清降钙素原与血培养联合进行连续检测,能判断患者的病情的发展,提高阳性检出率[3],帮助医生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应用血清降钙素原及血培养连续检测在菌血症的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检出率,且还能反映疾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小芳,奉万盛,周红翠,邱咏佳.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细菌血培养联合检测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9):75-78.

[2]殷四宁.血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菌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1):98-99.

[3]钟继兴.血培养联合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诊断菌血症的应用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