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挖掘的思维路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挖掘的思维路向

赫永霞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天津市


摘要: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从精心谋划阶段进入精准实施阶段,如何在专业课中挖掘出合理的思政元素,如何实现课程思政盐融入水,成为聚焦点,遵循“识别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的原则导向—激发课程思政育人的实效”的思维路向,构建完整问题逻辑链条,焕发课程育人新活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挖掘;思维路向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1思政元素内涵

思政元素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高校课程也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高校课程门类众多,知识体系庞大,内容涉及面广。根据《纲要》中有关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要求,只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思政教育素材都属于思政元素的范畴,“包括每门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着的思政理念、思政内容、思政载体、思政功能、思政资源等思想政治教育要素”。

2挖掘思政元素遵循的原则导向

2.1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教师等各方面善作善成,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当作政治运动。所以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忌无中生有,生搬硬套,这只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反感。

2.2协同挖掘,同向同行

专业课教师融入思政元素,思政课教师则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协助挖掘和凝练思政元素。另外,同一专业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也要沟通协调,精选案例,避免同一案例频繁出现在不同课堂的尴尬境遇[1]

2.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及时吸纳新的教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盘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新时代的女排精神、精准扶贫的中国壮举等民族凝聚力、每个平凡人的奉献精神都是很鲜活的教学资源。

2.4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教育不是强行的改变,而是一种心灵的滋养。课程思政要关照学生需求,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以学生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作为价值导向进行挖掘,聚焦学生多维社会交往的“需求侧”变化,避免“言者谆谆教诲”“听者藐藐无几”的尴尬落寂。

3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的挖掘思维路向

3.1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思想认识,提高思政元素挖掘的高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从“为谁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把握育人的正确方向。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要靠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实现。教师要从广阔的课程中找到思政的“富矿”,消除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学生的不良影响,确保育人方向不改变、育人性质不变样。二是要从“培养什么人”的目标指向,确保育人目标实现。“全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将价值引导、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有机融为一体”[2]。课程思政的建设就是要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挖掘好课程中思政的“盐”,融入专业教育的“汤”,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要从“怎样培养人”的责任高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育人不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课程思政建设让不同专业的教师、不同课程都充分肩负起育人的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使各类课程形成育人“聚合效应”,实现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实现育人功效。

3.2提升课程思政师资队伍能力,拓展思政元素挖掘的深度

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取决于各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意识、思政能力和思政水平。首先,要强化专业师资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根据各学科的专业特点和课程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真信真学真用。通过专题培训、讲座报告等系列学习,使专业师资队伍系统学习、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政治素养,增强思政敏锐性[3],提高思政元素挖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其次,要提高专业师资队伍辨别、收集和处理思政元素的能力。要积极引导专业师资队伍关注和学习国家形势政策、时事政治,深入开展“四史”教育,提高其对党史国史、党情国情的了解和认知及善于发现、捕捉思政素材的政治嗅觉,坚定其站稳人民立场,明辨是非,找准正能量、好故事、好声音的思政素材。最后,要提高专业师资队伍运用思政元素的能力。要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和知识体系,增强解疑答惑能力,讲深讲透思政元素背后的逻辑关联、本质特征、价值指向,拓展教书育人的深度。

3.3构建课程思政协同挖掘机制,扩展思政元素挖掘的广度

一是要加强顶层科学设计,发挥“最先一公里”的引领作用。要发挥全国和省级以及各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中的指导作用。选聘和组建各学科专业课程的专家、学者积极开展有关思政元素的挖掘研究工作,尽快创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精品项目,发挥领头雁效应和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建立校内外的协同挖掘机制,构建思政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要加强校校、校企、校地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校外育人资源和力量激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升协同挖掘的系统性、整体性[4]。通过课堂内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协同和融合,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校内社团、第二课堂等有效载体和资源,寻找更多更好的课程思政的“富矿”。

3.4发挥课程思政评估引导作用,提升思政元素挖掘的效度

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如何,需要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和体制,发挥课程思政评估引导作用,激励专任课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推动课程思政的落地见效。首先,构建和完善教师的科学评价体制。要充分利用高校职称评审的自主权限,结合校本实际,修改和完善教师的职称评审办法,增强教师育人的权重比例,真正克服“五唯”顽瘴痼疾的影响,引导教师回归到课程思政育人的初心和使命。其次,发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要把“课程思政”建设列入学校重点工作统筹协同推进,明确参与主体的职责,将参与“课程思政”工作纳入院系、教师的绩效考核,与院系绩效分配、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课题申报、工资待遇等事项挂钩,设立相应的“课程思政”项目、奖项,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

总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就是要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战略举措,影响着国家长治久安,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参考文献

[1]徐畅.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9.

[2]柳熙.试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六条进阶路径[J].科技资讯,2019,17(23):148-149.

[3]姜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学园,2019,12(13):52-53.

[4]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09):67-70.

项目基金:天津海运职业学院2021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培优项目《电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