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探究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

李秋燕

广西省岑溪市岑城镇思英小学 广西 岑溪 543200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进行德育教育的探索,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文章通过对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试着找出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积极探索。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时效性;反思;探索

   学校教育可以看成是三个方面的教育:德育、智育和体育,其中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思想基础,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身。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有着启蒙和打基础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德育教育意识

   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成绩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把文化知识学好了,才能在以后的升学和工作中找到出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更不用说把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了。学校虽然为学生安排了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没有认真落实德育教育工作,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直接按照教材的内容讲给学生听,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没有将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得教学内容空洞无物。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拼成绩,把思想品德课换成语数英等基础学科,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与其花时间去教育学生,还不如多上几节“正课”来提高学习成绩。这种轻视德育的思想使得学生的德育教育被严重忽视,阻碍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1]。

   (二)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育,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讲课,很少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讲课形式过于枯燥乏味,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渗透时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方式,告诉学生應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但是德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同的,它需要学生在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与知识产生共鸣,才能够达到教育渗透的效果[2]。因此,由于本身就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加上传统式灌输教育的弊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课堂效果并不明显,这就大大影响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进程。

   (三)教育活动形式化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注重文化课等主课的教学,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作用。他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只是空谈理论。从课堂内容上来说,教师没有做到将课本知识与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从生活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课外活动上来讲,教师虽然也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但是大多数是学校组织的活动,或者是上一级部门安排的教学任务,从教师本身来说,很少开展一些课外德育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

   (四)评价方式落后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评价学生的好坏基本都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这种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会使学生受到影响,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轻道德素质的培养。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一味地寻找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忽略了自己德育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是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3]。

   (五)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家长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他们普遍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就行,德育教育不重要,还有的家长认为既然把孩子交到了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教师的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造成了学生桀骜不驯的性格,也有的家长给孩子压力过大,让他们对学习没有动力;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也给教师的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一)从小培养学生德育素质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贯串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阶段正是为德育教育夯实基础的时期,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坚持德育教育从小培养的方针。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初期,教师就可以着手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为学生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明确学校的学习纪律等,这些都是德育教育的体现[4]。另外,教师还要在各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目标。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还要把课本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用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他人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展有趣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会怎样去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品格,切忌“照本宣科”,不能对课本知识过于依赖。   

(二)运用热点事件调动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的枯燥性往往使德育教育教学事倍功半。明明教师很努力地传授知识,学生却对于课堂内容不感兴趣,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等进行细致的了解,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太过枯燥,没有实际的例子,学生也很难融入教学场景。这时,教师可以试着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时事相结合,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让他们自愿参与德育教学的讨论。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同理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社会热点事件来引导学生,让他们对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再进行讨论,最后教师再借助这些热点事件进行德育教育,使之成为很好的教学素材。

   (三)注重德育教学的实践性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将书本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多开展一些德育活动。教师在对策划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对活动的内容严格要求,将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实践活动充分融合,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实践时,要把“教育性”和“实践性”始终贯串于实践活动的始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到培養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等精神,层层递进,不断加强学生的德育建设。教师可以开展的德育实践活动有很多,比如:带学生去养老院和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到附近的科研基地看展览;到历史博物馆参观等,通过这些德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德育教育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趣味化,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乐趣。

   (四)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素质教育的内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兼顾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不光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如:迟到早退、和教师及同学的关系、学雷锋做好事等角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评价机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在对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德育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做出合理的分析,不断更新道德素质评价标准,让德育素质评价制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针对学生家庭德育教育缺失的问题,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让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教师在学校的教学活动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家长德育教育培训会,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德育教育观念,学会德育教育的正确方法。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在课堂上对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进行充分的了解,找出相应的德育教育措施。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在玩乐中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思想动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手段。因此,面对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要从改变德育意识和观念入手,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实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淑贵.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分析[J].教育艺术,2017(6):14.

  [2]矫民峰.浅析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6):164.

  [3]曹晓慧.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中华少年,2018(2):115.

  [4]李艳芬.浅析小学德育实效性教学的理念及方法[J].学周刊,201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