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策研究

禹椰

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4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任何一个学校来说,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都是学校立足社会广招生源的重要保障,应当将教育教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全力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以下对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策研究

引言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网络和信息的发展,学生获得外部信息的机会越来越多,各种信息都会影响学生的三观。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关于世界和生活的一些错误看法也会影响学生,导致其思想扭曲。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改善学生管理的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已成为当前高职学生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也是当前高职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和高职管理理念的创新。

一、“三教”改革及其内容分析

“三教”改革中的“三教”是指“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方法,其中,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作为教育开展的核心内容和要素,三者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具有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作用和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施行者,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教材则是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的载体,与教材相互脱离的教学活动缺乏相应的长效性;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学改革实现的重要路径,而且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也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从而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是以学生为最终落脚点,即通过教师对某种教学方式的实施,在教材的辅助作用下,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递。由此可见,教师、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三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而“三教”改革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开展,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以学生的诉求为观测点,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通过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开展及管理创新,来实现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二、基于“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策

(一)加大学校支持力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融合

为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加大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力度,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从机制建设上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管理方面,部门分工明确,职权范围清晰,协调好部门间关系,建立权责明晰、沟通有效的管理机制。师资建设方面,对教师、教材、教法进行有效改革,这直接关乎着学生职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养成。以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为切入点,能够更好地实施“三教融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创业导师资源库、编写有特色的活页式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商业模块演练、求职模拟等。提高专业教师对双创教育的认识,制定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制度,鼓励并适当奖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在课程建设方面,构建“三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化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融合。理论课程包括创新创业类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设置有针对性的创业通识课、创业技能课、创业专业课、创业选修课。根据课程安排授课教师,由创业专职教师讲授,技能课程由专业教师完成。专业教师在专业课以及创业技能课的教学中,适当增加课时,重点讲授专业动态、创业优势、职场定位等内容。聘请企业家或者专家针对特定创业项目或者创业大赛进行阶段指导。实践课程主要是举办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活动周、创业座谈、创业讲座、实习实训等,深化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融合。在对外合作方面,重视政校企的合作,聘请有知名度的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优秀创业校友等优秀人才,通过政校企协同育人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加强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水平

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是重中之重,但也不能搞一刀切,应当根据不同专业、学科、课程、教师、学生等多维度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灵活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任课老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内容、讲课方式以及课后反馈做一项详细的评价,促进各科老师认真备课,创新授课方式,探索课堂教学管理的新思路。此外,还需要深化课程考核改革,针对课程性质、生源情况制定灵活的考核方式,并将改革成果体现在教学管理中。应当将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课堂发言等表现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都按照一定比重加入到学生本学期的课程考核中。这种考核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等问题。课程考核改革还需配合优良学风的宣传才能更加高效的发挥作用,保证课程考核的公平公正,提高学生对日常课程的重视度。

(三)校企共建管理机制,保障“三教”改革实施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建立科学、高效的“三教”改革管理体制,确保“三教”改革高质量实施和改革目标的顺利达成。1.运行机制共建。第一,共建组织机构。校企共建“学院—二级学院(部)—专业”三级组织机构。学院层面成立“三教改革工作指导委员会”,由校内专家、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负责制定“三教”改革规划和进行建设指导、资源配置、质量诊改;成立“三教改革办公室”,挂靠教师发展中心或教务处,负责从教师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三个方面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各专业组建“三教改革创新团队”,以校企混编教学团队为主体,以课程、教材建设为核心,以教科研项目为抓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落实保障经费。设置“三教”改革专项经费,制定《三教改革建设项目立项及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分年度统筹考虑“三教”改革建设项目各类经费的合理安排,提高经费使用绩效;重点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共建的“三教”改革项目,鼓励企业参与“三教”改革项目建设。2.激励机制共建。完善业绩导向的聘用、晋升和分配机制,修订《学校绩效考核及分配方案》和《教学建设项目奖励与管理办法》,把教师在“三教”改革中承担的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合作企业也需同步制定《参与“三教”改革企业人员的工作量认定办法》,鼓励更多的企业人员积极参与“三教”改革工作,保障校企混编教学团队的稳定。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回归本源,立足于课堂本身,以教学主体为中心,以教学方法为抓手,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储备、企业实践及教学能力,从课堂本身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从制度改革方面督促、激励教师认真授课,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学得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旭.关于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财富时代,2021(01):82-83.

[2]沈文骥.高职院校“三教”改革途径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5-7+10.

[3]曾凡远.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0(24):62-65.

[4]李敏,赵红,王忠帅.“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11):73-76.

[5]蒋岚,陈立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内涵建设及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3(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