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教师听说艺术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教师听说艺术的探究

司凤华

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 山东淄博 255100

摘 要: 在各种心理辅导途径中,辅导教师在中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辅导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辅导教师听说的艺术特别值得每一位从事心理辅导活动的教师研究与思索。

关键词: 心理辅导 倾听 提问

正 文:

目前,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1]。

当前中小学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有效途径主要有:心理咨询即个别辅导、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开设团体心理辅导课等。在各种心理辅导途径中,辅导教师在中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辅导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辅导教师听说的艺术特别值得每一位从事心理辅导活动的教师研究与思索。

.学会倾听,耐心接纳学生

在心理辅导中,听往往比说更重要。听,并不是指我们平时听音乐那样地听,而是在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揣摩、体会、理解受辅导者的内心世界。辅导者要牢记“耳朵的用处”。

(一)要有兴趣听。要让受辅导者意识到教师对他说的话感兴趣,教师要辅之以细微的动作、眼神,鼓励学生把心中的不快和郁闷说出来。

(二)要善于听。教师要注意察言观色,要听潜台词,注意听“话外音”。因为学生心里的种种意思,并不是单靠语言来表达的,他们也在用眼神、表情、手势传情达意。

(三)要耐心听。出于种种原因,受辅导者很重视辅导教师的表情、动作,我们要时时注意耐心地听他们说,让他们感觉到我们非常在乎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这样我们在他们看来才有可信感,愿意向我们倾诉。

.善于提问,了解真实信息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辅导双方在语言的交往过程中,辅导教师的提问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多用开放式提问,少用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往往用“你能不能说说……”、“你认为……”等句式表达,它的特点是对回答不作限定,学生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封闭式提问往往是“是不是……”、“对不对……”等形式。答案是简单而且限定的。前者能促使受辅导者多谈,后者则使谈话受到抑制。例如:在处理同学之间如何和睦相处的问题时,利用开放式提问为“你认为你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学生可选择的话题就相对开阔,有话可谈。而封闭式的提问一般为“你和同学的关系好吗?”学生可能回答“好”或“不好”,与前者相比谈话效果好坏显而易见。

(二)避免“我问——你答”式的辅导方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辅导教师一连串的提问之后,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封闭,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提问,不利于辅导的效果。

(三)使用“轻微鼓励”。在心里辅导双方的谈话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经常用“嗯嗯”一类的语气词,或点头示意,或重复受辅导者的短语等方式,支持对方说下去,做好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

.应注意的问题

(一)少用“为什么”进行提问。例如:班上两个学生因为点小事而发生争吵,教师在询问时这样问“你们为什么吵架?”这样学生容易产生防卫心理,相互推卸责任,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改为“你们是怎么吵的?说出来听听。”这样学生就会说出事情的真相,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慎用责备性的语言。学生向我们倾诉心中的不快,本来是要求帮助的。辅导者要尽可能少用责备性的语言,即使是一些明显的过失,教师也要从朋友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供他参考。例如:在找一位逃学的学生谈话时,我们不妨这样进行:首先说:“昨天你没来上学,我们都很担心。”让学生意识到他的重要性,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他。接着再问:“你没来肯定有你没来的理由,不妨说出来听听?”待学生说出逃学的原因后再问:“我们能不能帮助你?你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这样解决起问题来效果会更好些。

(三)提问不宜过多。过多的提问容易使受辅导者产生依赖感,形成“你不问我不答”的局面。这样辅导教师获得的信息就带有片面性和不完全性,不利于心理辅导的顺利进行。

(四)辅导教师不包办代替。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就是“助人自助”,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心理问题,辅导教师不能指示他该怎么办。我们要帮助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供他参考,最终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变“他助”为“自助”。

在学校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取得学生的信任,善于提问,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讲究听说的艺术,力争把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做的更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M].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