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取向刍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基于工匠精神取向刍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要点

张慧娟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服装学院,云南省昆明市 650300

摘要:工匠精神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高职院校恰恰也是我国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到职业教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会推动教育的改革,还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职院校则要对工匠精神予以很高的重视,将工匠精神与教学理念紧紧的串联在一起,将工匠精神作为教育的指导核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提供长远的发展空间,高职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所以本文将就艺术设计专业对工匠精神加以探讨,希望能对高职艺术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从2016年两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工匠精神,重视工匠精神,我们就可以看出工匠精神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它不单单是一个代名词,而是被时代赋予了深刻内涵,它是工匠们对艺术的追求,这其中包含了他们的独具匠心,也包含了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它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将工匠精神应用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必然会为社会输送一大批专业性人才,从而促进艺术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此进行强有效的改革,来提升艺术教学的效率,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最大价值。

一、工匠精神取向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教学观念陈旧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与生活品味都从本质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艺术设计审美逐渐被替代,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时应吸收符合时代发展的思维模式与教学方式,但从一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将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观念融入到教育中,导致艺术设计与社会实际脱节,例如,某些高职院校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却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与自然的接触被严重限制,这既不利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工匠精神下的教学应该是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观念陈旧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受到很多阻碍。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多媒体信息技术正处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阶段,必然会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借助新的教学设施或新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展开教学,但根据目前的教育现状,有许多地区在教学设施上还不完善,尽管某些高职院校已经对艺术设计专业投入了资金支持,但是实际能用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却很少,从而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设施匮乏,也影响了艺术设计的教学,与此同时,教师也会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而不愿意选择在高职院校进行工作教学,这就造成高职院校中缺乏高质量的教师,进而导致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偏低,同时也会不利于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1]

(三)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对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起到着关键性作用,但就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个别院校还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的状况,比如,学校始终把理论知识教学放在首位,没有重视综合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的吸收知识,达不到教学的理想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轨,只会一味的从学校课堂中获取理论知识,缺乏对社会的认知与思考,譬如,在房地产发展的繁荣阶段,对室内设计专业性的人才要求量急剧增加,然而,个别院校却不能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原因就是院校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对学生进行校外实践,导致学生缺乏与外界沟通的能力,阻碍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院校本就不同于其他院校,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应该加强对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的培养。

二、工匠精神取向下艺术设计改革要点

(一)计划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教材的选择、教案的准备以及设置教学模式,有计划的教学是指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教案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任务很好的与教学目标衔接,同时,计划教学还需要构建井然有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予以重视,来得以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依次分配不同的工作内容,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职业场景的训练,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与实质,以便于他们可以将工匠精神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配合,又很好的体现了工匠精神,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

(二)深化教学方式

对于现代化社会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上做出突破,寻求创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给学生灌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应该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积极提升自己的实操能力,提高对艺术设计的兴趣,所以,可以让学生亲自对室内设计这门课进行体验,以教师为辅助,学生亲身经历必然会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感悟,也会对个人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作用,这也是工匠精神对于艺术设计改革的要求。

(三)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关键的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便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展教学,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也拉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依赖于公司和企业,给学生提供很好的能力展示平台,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在这过程中,需要考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前期的设计、实践能力,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包括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例如,学生会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组织的文化活动或者是社团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筹备的艺术活动,此类项目的设立,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将教育与此类活动相结合,会让学生更加的阳光积极,使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可以得到良好发展,并且应该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他们可以学以致用,比如,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团开展的各种比赛,在比赛中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起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这样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给他们创造了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促进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将工匠精神与教育紧密融合,很好的体现了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

(五)社会弘扬工匠精神

对于职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高职院校对于艺术设计也需要融入工匠精神,对于新一代所创造出的艺术设计,要围绕着时代并且能反映出工匠精神,互联网的兴起对艺术设计来说是一个机会,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给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教育,从而使工匠精神在社会上得以弘扬发展,通过社会力量的传播来弘扬工匠精神,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工匠精神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价值体现[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匠精神对艺术设计进行改革并非易事,但不可否认的是,工匠精神确实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起到着推动作用,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时,应循序渐进的给学生灌输工匠精神的思想内涵,并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所传播的力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也使艺术设计的教学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卓雯雯. 工匠精神取向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6):0198-0198.

  2. 林冠国. 论工匠精神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大众文艺, 2019, 000(001):202.

  3. 马宁. 工匠精神在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 山西青年, 2019, 000(023):P.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