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文化融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校企文化融合,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李明晶 ,孙华云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 淄博 256414

摘要:企业文化进校园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融合了“校企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更有利于全方位的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职业院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如何将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入到学校中,从而让学生快速融入到企业中去是本文的焦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融合;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1 前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职教20条”再次明确提出要促进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是高职学校寻求发展的最佳途径。校企融合、企业文化进校园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磨合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元素,宣扬劳模工匠,彰显企业的历史底蕴及开创未来的高端远景,是高职学校培养企业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2 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期间的反馈,凸显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有待加强发展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特别强调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但当前,大部分顶岗实习学生及毕业生在工作初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角色转换较慢,对企业文化不熟悉,欠缺主动服务意识,受不得委屈,抗挫能力弱,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与困惑,辞岗、换岗现象频繁发生,稳定性低;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才,认为应届毕业生难以很快融入企业,培养新手要有个漫长的适应稳定期。由于在以精神追求为目的的校园文化和以价值观念为追求的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企业所需的“职业性”,从而不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给企业带来了困扰。

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缩短高职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熟悉程度,在专业教学中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3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形成与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倡导以人为本,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技术和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能、使员工发扬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打造与企业文化相交融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性”

对于高职学校来说,积极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并且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的交融,才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校园文化。

4.1 进行课程改革和管理制度改革,与企业管理方法接轨。

高职教学强调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教学中采用模拟工作环境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实训设施建设则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借鉴企业制度对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实施7S管理,要求学生做到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及节约,有利于学生接触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有利于企业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并自觉培养起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等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例如,《耐火材料生产工艺》这门课,笔者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将公司化管理模式融入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有的班级、 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三者进行角色转变。以班级为单位构建公司,跟企业公司一样,分部门,实行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架构:董事长-总经理-生产部、设备部、技术部。董事长的角色由教师扮演,控制整个公司的宏观运作,课代表则扮演总经理的角色是执行者与整体协调人,最后按照耐火材料生产工艺流程以组为单位划分工段:原料、破碎、成型、烧成等,每小组选择一个部门负责人,其他学生都将成为公司的员工,各司其职。考核和成绩的判定也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让学生率先接触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文化特点,教学成果显著。

4.2 以参加技能比赛、技能培训为载体,让接近企业文化的常规实训活动深入每个学生。

高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与普通高校不同,有其职业特色,是朝着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方向发展。如每学期的技能大赛、每学期的面试招聘及校园文化节等都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活动,学生在这个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活动平台上可以很好地锻炼展现发挥。

学生毕业前要进行专业技能鉴定培训,考取相职业技能证书。学校教师同企业外聘教师共同对学生技能鉴定进行指导,培训中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所了解,了解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什么是“劳模创新工作室”[1],进而更好地为顶岗实习夯实基础。学生会在不断地实践和体验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从而正确把握自己的定位,从思想上真正融入企业,成为符合企业需求的职业人,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4.3 打造与企业文化相交融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性”。

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学生就业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技能,更需要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实践证明,良好的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如某钢企的“两人成行,三人成排”,某耐材企业的“顾客的满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海尔的“日事日毕、日事日清、日清日高”等等职业素养与质量、服务要求,使之成为职业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实现校园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与对接,使高职学生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有助于角色转变,由学生转为企业员工,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5 建立企业相关评价体系

企业岗位要求员工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技能操作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按照人才培养方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结合当地的行业、企业的标准,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在校老师也要以企业的标准教育和指导学生,为企业输送人才做好准备,让学生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总之,企业文化进校园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创建符合企业需求的教育方式,打造和企业文化接轨的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学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董懿瑾等.我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模式研究[J].经营者,2018,(15):74

作者简介:李明晶,男,1969年生,山东工业职业学院从事材料工程技术教学工作。

此文章的支撑项目:

2019287新形势下职业技能竞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8年省级先进耐火材料制作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