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少儿舞蹈的颗粒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初探少儿舞蹈的颗粒状

曾爽

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 510091

【摘要】少儿舞蹈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开展少儿舞蹈教学,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身形,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力,也有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如果要从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切入,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其年龄段舞蹈动作的特点,就必须了解舞蹈颗粒状在舞蹈动作中的运用。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笔者对少儿舞蹈颗粒状阶段性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少儿舞蹈 颗粒状

一、舞蹈颗粒状的含义

有情方能舞,凡舞必动情。舞者如果要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其舞蹈作品,就必须了解颗粒状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

舞蹈颗粒状是舞蹈动作与音乐的融合,是舞蹈的点,是动态的,是闪烁的。舞者随着音乐准确无误地合成好每一个节拍,与跳动的音符相互呼应,使每一个动作在音乐的强化下都能到点、到位,以完成剧情的要求。

而舞蹈中的气息是连绵不断的,是舞蹈作品、角色的灵魂;舞蹈中的延伸却是无止境的,是舞蹈动作舒展的延续;那么,舞蹈颗粒状则是舞蹈的精华所在,涵盖了身体的气息和动作的延伸。气息和延伸在舞蹈中常常能被理解并运用,而舞蹈的颗粒状则较为陌生,但又极具重要性。

二、舞蹈动作颗粒状在少儿舞蹈作品中的重要性

舞蹈就像万花筒,随着不同的板块、不同的色块、不同的空间及不同的角度,组成不同的形状,从而形成绚丽的图案,美不胜收。而这些板块中的动与静、点与线、面与块的充分组合,达到乱中有序、平淡中有焦点,从而使演员与作品成为一个整体,让身体的气息、动作的延伸、肢体与音乐相融的颗粒状都到点到位,才能产生其作品的效果和舞者肢体的美感。

三、少儿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习舞蹈的少儿人数不断上升,家长秉着不同目的,对老师和孩子要求也越来越高。舞蹈教学看似开展得热闹非凡,但在它繁荣的背后,却陷入了一个严重的“误区”:人们忽视了少儿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现阶段少儿舞蹈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当前少儿舞蹈教学中存在成人化的问题

少儿舞蹈教学中,许多老师习惯以自己的思维定式去想象少儿的空间,而非真正以少儿的视角去透视孩子的世界,盲目选择一些成人舞蹈给少儿学习,致使少儿难以承受舞蹈难度,进而丧失了学习舞蹈的兴趣和信心,抹杀了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二)当前少儿舞蹈教学中忽视对动作质感、力度的训练

少儿舞蹈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存在以老师的视角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在学习组合时,只是比划式地把动作学下来教授给学生,而老师并没有亲身试做。导致少儿对动作力度掌握不到位,整体教学水平体现不高。

(三)当前少儿舞蹈教学中沿袭了传统书本教育的模式

老师一般是以孩子的反复演练与记忆为主。有许多孩子临上台前,只知道自己站哪儿,该跳什么动作,至于这个舞蹈是表达什么的,这些根本性的因素孩子们却是不清楚。这种“为了跳舞而跳舞”的非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上严重限制了少儿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

四、少儿舞蹈颗粒状的阶段性

根据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情况看,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具有其独特的身体体质特点,其力量、韧性、气息、延伸都会随着年龄变化,适应的舞蹈风格也会由欢快、活泼转为优美、典雅而后变得沉稳,根据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对少儿舞蹈颗粒状的阶段性划分如下:

(一)4-6岁的孩子是人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培养兴趣的黄金起点,所以孩子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相当重要。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往往充满好奇心。所以,在动作设计上以“脆”为主,动作简单又能激发孩子兴趣的幼儿舞蹈。

(二)7-9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日渐成熟。那么,给孩子们选择舞蹈的时候要结合孩子的意愿去进行,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把舞蹈当作一种乐趣时,舞蹈学习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动作设计虽表面脆,但也略带点延伸。

(三)10-11岁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思维、记忆、情感等性格在这个阶段上得到迅速的发展,身体的技能达到了完全成熟,所以这个时候的青年主要是培养自身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动作设计上以“延伸”为主,古典舞的身韵对训练学生动作协调性有很大的帮助。

五、如何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训练学生动作的颗粒状

(一)根据孩子们年龄段以及颗粒状的阶段性特点,我以“中国舞蹈家协会等级考试(第三版)”的内容作为教材,按照年龄段把教材大致分为三部分,4-6岁为(1-3级),7-9岁为(4-6级),10-11岁为(7-8级),我选取了其中三个组合作为例子。从动作的颗粒状,气息、延伸等方面去了解学生是如何训练的。

1、4-6岁的孩子,选取了教材第二级《我是小小兵》的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单腿重心的移动。动作中带有单脚前后点地、半蹲前旁移动重心、交替提压脚跟等动作。2/4拍的节奏有力、欢快。气息要求快收,

一刹那的凝聚暴发,颗粒状中“脆”的动作要干净利索,充分体现小小兵的姿态挺拔。这一组合适合孩子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能激发孩子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2、7-9岁的孩子,选取了教材第五级《花摇篮》的内容,动作中带有压前腿和后胸腰动作。干脆的压前腿:上体向前俯压,双手触摸脚尖。3/4拍的节奏,突显了3拍强弱弱的特点。而后胸腰:头、颈、肩、胸向后弯曲,组合中表面上虽有“脆”的干净利落,但实际上带有动作的“延伸”,动作时身体与头的随动,有摇篮里的摇摆感觉。

3、10-11岁的孩子,选取了教材第八级《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内容。目的是训练学生古典舞气息的提沉以及舞姿。动作中带有提沉,燕式坐后弯腰、跪下腰、旁提舞姿等,所有舞姿和连接都用气息带动,舞蹈动作和韵律以“延伸”为主。根据年龄段的特点加入了古典舞柔韧性练习,表现出小草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意境。

(二)少儿舞蹈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我们老师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遵循其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动作颗粒状的表现力。

1、控制

即身体的控制力。

有力量的舞蹈,总是会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很多学生在跳舞的时候,往往会一味的使用蛮力,动作没有力量轻重的分布。我们在跳舞的时候,要学会有控制地发力,有控制地运用气息。这个控制的层面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舞蹈中对力量的把控。是放松,还是突然爆发。

2、空间

即跳舞时肢体活动的空间范围及跳舞时的框架。

很多时候,我们会对音乐不熟悉或者是对动作的熟练度不够而忽视身体的延伸,或表达不清楚身体的点,到最后就会演变成该延伸的没延伸,该干脆有力的点没有。只是做了一堆花式动作,并没有把音乐填满也没有运用动作颗粒状把音乐的点表现出来。

3、节奏

即舞蹈动作的快慢以及动作持续时间的长短。

每个年龄段的颗粒状都有其特点,很多时候的动作都不是单一的快或慢,它可能是快快然后慢,也可能是刚开始很慢或者是停住,然后突然加快。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这些变速用肢体表达清楚。

4、量变到质变

量变到质变,是提升舞蹈颗粒状的唯一路径。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类型的身体连接,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听音乐多看视频,慢慢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它怎样去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它。

综上所述,在舞蹈表演中,舞蹈颗粒状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体现不同的舞蹈动作质感。只有正确掌握好颗粒状的运用,才能创造和演绎出完美的舞蹈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金浩:《新世界中国舞蹈文化的流变》,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

[2][美]约翰·马丁,欧建平译:《舞蹈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