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8
/ 2

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体系

曲慧

蒙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临沂 276200

摘要:为切实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针对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后呈现的新业务格局,土地整治要实现向国土综合整治的转型升级。本文围绕新时代国土综合整治的关键问题,分析了大力推进国土综合整治。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创新

引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全局性变化,社会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也亟需转向更加集约、更加高效的利用方式。

一、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明确由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将原多部门相关职能进行整合,为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提供了法律和组织保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自然资源部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下阶段工作要求。一是,全面开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是空间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规划意图的实施平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实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了规划依据。二是,自然资源部近期将制订出台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相关文件,部署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建设,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将是自然资源部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工作重点。

同时,自然资源部门现有的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空心村整治等土地资源政策可拓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项目资金渠道,为推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顺利实施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工作推进的难点

2.1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机制未形成

我省目前相关工作开展还是自然资源部门一家在推动,各级政府没有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自然资源部门搭台、各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仍未建立。

2.2 政策壁垒仍然存在,融合度不高

各级政府、各部门的相关涉农和涉生态的政策、规定没有进行融合,自然资源部门内部的一些政策也未完全打通,没有发挥出政策的综合效益。

2.3 财政资金紧张,指标收益不高

我省与浙江等沿海地区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财政资金紧张,部门资金整合力度又不大,社会资本参与度也不高,指标收益不高且稀缺性不足,四个试点项目指标收益低于预期,省级试点资金普遍反映体量较小,对社会资本、产业资金的带动效果难以保证。

2.4 思想认识不足起步较晚

我省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刚刚起步,各界普遍存在认识不足,基层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的同志一汇报,就是要项目、要资金,对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整体认知和预期成效思考不深,对试点项目建设内容、实施模式还存在迷惘。各界群众对综合整治缺乏了解,导致整治意愿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创新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3.1 思想观念要新

3.1.1 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

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应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要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好工作,抓好落实”的指示精神。在不同时期,始终根据中央大政方针和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拿出措施、明确要求、解决问题。

3.1.2 要高位驱动不遗余力

争取成立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的省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办公室设自然资源部门。同时,提请出台专门文件,将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列入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明确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职责,破解自然资源部门单打独斗的困境,将政府主导、自然资源部门搭台、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真正落到实处,形成共推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共助乡村振兴的工作局面。

3.1.3 加强政策整合

整合涉及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规划计划、增减挂钩、耕地保护、指标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等相关政策,打通环节,出台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配套政策,通过政策融合,形成政策合力,实现政策红利。

3.2 体制机制要活

3.2.1 要敢于打破政策壁垒

在实施区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中,要打通国土空间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之间的通道,可以制定村庄规划和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结余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等突破性政策,明确指标收益由指标出让地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而激发基层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的积极性。

3.2.2 实现资源资金平衡

要努力实现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资源和资金的要素自我平衡,应将补充耕地和结余建设用地指标收益等土地资源带来的收益成为项目实施的主要资金来源。以指标收益撬动工程实施建设,创造条件带动社会资金、产业资金投入,形成叠加和放大效益,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要把能否实现资源、资金的要素平衡作为浙江省全域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选址、立项的重要条件。

3.2.3 组织模式灵活多样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可以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具体组织实施中可以模式多样。主要可采取乡镇组织、村组组织、流转后的承包方组织以及EPC模式等多种形式,在充分保障群众权益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组织方式,群策群力、博采众智,确保工程高效实施。

3.3 工作重点要明

3.3.1 加大整合力度

各县级政府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方案,统筹各部门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相关工程,引导各类工程整合集中布局。发挥自然资源部门的政策优势,推进补充耕地指标和结余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以指标收益撬动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形成叠加效应。

3.3.2 强化示范引领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要强调规划引领,允许先行先试,鼓励创新探索。要加强业务和技术指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开展交流宣传,逐步形成示范引领。当前,要做好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建设选点工作,为下一步工作全面推开奠定基础。

3.3.3 重视基础建设

要探索开展各类土地空间置换和布局优化、城乡土地要素有序流动、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等政策、技术、标准、规程研究,尽快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土地整治机构作用,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指导和监管。

3.4重点区域的识别与划定

重点区域的识别与划定应充分了解各要素资源禀赋特征,认识自然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以资源的合理利用、永续发展及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修复为重点,构建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分区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果,划定整治与修复区域、生态修复的重要节点、重要空间、敏感空间、受损空间的范围与分布,分层次、分区域、分阶段开展整治与修复工作。

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山、水、林、田、湖、草、湿”各要素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共同构建,以“田”为例,一方面考虑影响农田数量和质量的侵占、污染、灾毁等负向因素,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可作为开发、整理、复垦、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式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的正向因素,两者综合方能更加全面确定农田需纳入整治工程的具体板块。

四、结束语

目前,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开展国土空间全要素综合整治,及时修复损毁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效益,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李朦.新时期我国国土综合整治现状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15):109-111.

[2]王威,贾文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J].中国土地,2019(05):29-31.

[3]于海波. 县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分区研究[D].长安大学,2019.

[4]严金明,张雨榴,马春光.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的内涵辨析与功能定位[J].土地经济研究,2017(01):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