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3
/ 3

石油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孙旭升

中国石油物资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招标中心)财务资产处 100029


摘 要:巴黎气候大会之后,全球形成了推进碳减排的大趋势,电动汽车发展加快,预测石油消费峰值即将到来引起能源行业关注。在此背景下,石油行业面临着来自履行碳减排的社会责任,以及来自投资者脱碳而青睐绿色发展和低油价经济效益大幅下行保持股东投资收益等方面的压力,走到了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尽管石油企业转型发展符合公众期待,且具有业务协同和融资能力强等优势,但在转型发展时,依然要面对长期高额亏损、管理理念冲突和技术迭代发展等方面的挑战,这使石油企业的转型表现出较强的地区性特征,欧洲石油公司加快转型,美国石油公司坚持油气业务。中国石油企业应立足于中国能源需求现状和变化趋势,充分认识新能源业务发展面临技术瓶颈,以及有待从全生命周期对净零碳排放水平与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的现实,以加快天然气业务发展和新能源业务协同发展为重点,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为中心,建立系统性脱碳理念,推进科学技术的系统性创新,形成脱碳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石油企业;能源转型;转型发展;新能源;碳排放;科技创新

1 如何认识石油行业的发展前景

如何认识石油行业的发展前景,这是石油企业制定转型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现代石油工业是伴随着工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而发展的。特别是在美国亨特汽车公司汽车生产实现流水线作业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之后,汽车首先在美国家庭中得到普及,使石油产品进入千家万户,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诞生了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并伴随着《反垄断法》的实施,演变出“石油七姐妹”中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等国际石油公司,为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虽然已经经历了多次重组合并,但演变之后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德士古、BP、壳牌、沙特阿美等石油公司仍然是当下重要的国际石油公司,对当前的石油工业格局具有重大影响力。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驱动引导的电气化开始成为当代工业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主宰,在火车基本实现电气化之后,电动汽车逐渐走向普及。尤其是在巴黎气候大会之后,减少碳排放获得了全球普遍关注,主要经济体和国家相继出台了对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以电为驱动力的汽车被认为将在未来取代传统的汽油车和柴油车,这使得很多研究机构开始预测石油消费峰值何时到来。较多机构认为,石油消费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这使石油企业不得不思考未来10年乃至2030年之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如何对这样的行业转变做出应对。石油企业需要客观全面地看待石油消费峰值论。一方面,在火车实现电气化几乎完全取代了柴油消费后,对石油消费峰值的预测主要基于电动汽车的深度发展和广泛普及。但是,从全球来看,目前电动汽车还处于推广应用初期,且各国政府都给予了丰厚的补贴等鼓励政策,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电池续航能力、充电速度、电池寿命以及电池报废处理等重大问题,还有待于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019年末,全球汽车拥有量为14亿辆,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0亿辆,完全转变为电动汽车和处于萌芽期的氢能源汽车不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极度不平衡。2019年,中南美洲和非洲占全球石油消费的比重仅分别为6%和4.2%,经合组织(OECD)国家占比高达46.6%同时,2008-2018年,经合组织国家石油消费年均下降0.3%,欧洲下降0.9%,非洲则保持了年均2.2%的增长,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3.2%,中国年均增长5.4%。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降到足够低之前,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非洲等地区难以直接跨越到电气化时代,石油仍将是其经济社会发展最为依赖的能源产品,将成为全球石油消费新的增长点。

既使石油消费达到峰值,也不意味着世界不再需要石油,只是意味着石油消费在能源领域的消耗将逐渐减少,其作为航空燃料和远洋运输船燃料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被撼动,海空运输对可持续航行能力的要求,决定了其燃料不可能快速被电驱动所替代,这将使在能源领域的石油消费面临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的地位将愈加突出,特别是石油直接裂解制乙烯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成熟,将大大降低作为交通燃料的成品油收率,大幅度提升化工产品收率,使石油的用途发生根本性改变,形成化工产品为主、成品油为辅的新格局,为石油工业开辟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

2 如何认识石油企业转型发展的优势

如何认识石油企业转型发展的优势,这是石油企业坚定转型发展信心的重要根基。从目前国际石油公司转型的实际情况看,推进实施转型发展并不是完全新建一种业务模式,而是对企业现有业务模式和组织运行方式所进行的调整,也不是在短期内完全放弃现有的油气业务,彻底向新能源转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做好转型发展,需要对企业目前的业务现状、管理能力与经验、人才储备以及公司运营模式等多方面的现实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并对拟转型发展的新能源业务进行综合分析,寻找自身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以有利于促进降低转型过程的阵痛感,使新业务尽快步入正轨,实现新旧业务的协同发展。

总体上看,石油企业转型发展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优势。首先,石油企业转型发展与社会公众期待高度一致。目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就石油企业而言,在业务开展和产品使用过程中都面临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使命,受到政府监管和社会公众的高度期待。这意味着,石油企业必须通过实施科技创新,不仅要有效降低业务开展和企业发展中的碳排放强度,更要积极推进企业产品服务社会发展过程不断降低碳排放水平。因此,石油企业由高碳业务向低碳业务甚至无碳业务的转型发展,与政府监管、社会公众的期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了高度一致,这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使推进实施转型发展具有较好的外部环境,更加顺畅地处理好与政府监管、社会公众、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提升转型发展的成功率。其次,石油企业转型发展与传统业务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增强,新的油气业务越来越向荒漠无人区和深海等基础设施条件严重缺乏的地区发展,面临较为严重的交通运输以及所需燃油、电力等能源连续有效供应的瓶颈。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业务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的高效解决方案。石油企业可以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规划中,同步规划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并通过采取高效的储能方案,满足油气田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基本能源需求,且可以实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区块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新旧业务的协同性发展有利于系统性降低油气开发的成本和碳排放强度。再次,石油企业良好的市场信誉和融资能力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定程度上,转型发展是一个需要提升投资强度、大量消耗资本的过程,这与油气业务发展对持续不断的资本高强度投入具有相同的特点。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良好的市场信誉,与各类资本市场主体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加之石油企业转型发展广受社会期待和接受,这无疑将更有利于石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融资操作,筹集转型发展所需资金。

3 中国石油企业如何做好转型发展

3.1加快天然气业务发展

在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天然气作为低碳清洁能源产品的地位异常突出。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还比较低,要实现对煤炭、石油等主力能源产品的完全替代,在不计成本竞争力和价格承受力的情况下,需要巨大的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改进及新建投资,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因此,天然气的过渡桥梁作用凸显。国际石油公司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均突出了天然气的重要过渡地位,BP、道达尔提出在2030-2035年将天然气产量占比提升到60%,壳牌提出在2040年将天然气产量比重提升至75%。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也决定了天然气的突出地位。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较低,但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5%,天然气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保持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的意义重大,这应该成为中国石油企业转型发展的首要任务。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企业应充分利用长期以来积累的国际油气贸易经验,与所开展的国际油气业务形成合力,注重建设国际天然气资源池,增强调度国际资源服务国内需求的力度,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天然气期货和现货交易,有效管理价格波动风险,提升定价话语权,力争实现国际采购价格的合理最低化,平抑国内市场价格,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碳减排以及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的需求。

3.2加快新能源与油气业务协同发展

石油企业是最重要的能源生产者,但也是最重要的能源消费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和途径,降低油气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水平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油气生产过程的碳中和是石油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一方面,应加快高效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发,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和改进工艺条件、参数,采取科学措施,加强能源产品使用过程中剩余能量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注重推进能效技术更新换代,提升勘探开发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创造积极条件。另一方面,应着眼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成本平衡和碳排放平衡,建立综合投资评价体系,在开展油气投资的同时建立分布式新能源系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地的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条件,妥善布局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与油气业务可以形成协同效应的新能源业务,推进油气生产过程的碳中和。

3.3加快系统性脱碳科技创新

石油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水平。碳是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元素,一定程度上人类还不可能与碳元素完全隔离。无论是各国提出的碳减排目标,还是欧洲石油公司提出的碳减排目标,从根本上都是碳中和,这意味着一方面要降低开展油气活动的碳排放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布局无碳的新能源业务使之节约的碳排放总量能够完全抵减油气业务产生的碳排放总量。

因此,石油企业必须系统性地考虑以降低碳排放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转型发展,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优化能源生产和供给结构。一是致力于不断降低油气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这包括提升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两个方面。二是致力于不断提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能力,重点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实施有效捕集,使之尽可能少地排放到大气中,同时变害为宝,推进碳综合利用,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只有在不能充分有效利用时,才考虑进行封存,以备将来技术发展之后加以利用。三是致力于根据业务开展地的自然条件,通过开展新能源业务减少含碳能源产品的使用,并力争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低碳和无碳绿色能源产品。四是致力于围绕新能源业务建立业务和工作系统,加强对新能源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

例如,以新能源发电为基础建立水电解制氢体系,实现向“绿氢”的转变,满足炼油厂加氢业务发展的需要,提高原油加工深度,使产品使用更加高效清洁,这都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石油企业应着力于围绕以上业务加强系统性技术创新研发,通过科技进步打通降低碳排放系统各业务之间的流程,并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不断实现系统业务的扩展。包括促进水电解制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用技术发展推动制氢成本快速降低,提升氢能竞争力,以推进氢能业务布局发展,形成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冯保国. 国际石油公司转型发展渐成趋势[N]. 中国石油报, 2020-08-18 (006).

[2]李冰洁,杨习铭.“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能源合作网络分析及策略研究[J/OL].科技与经济,2021(01):61-65[2021-02-23].https://doi.org/10.14059/j.cnki.cn32-1276n.2021.01.013.

[3]姜昌亮.石油天然气管网资产完整性管理思考与对策[J/OL].油气储运:1-14[2021-02-2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093.TE.20210218.1158.004.html.

[4]舟丹.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J].中外能源,2021,26(02):95.

作者简介:孙旭升 出生年月:1979年12月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河北省保定市 职称:初级会计师 学位:工程硕士(在职) 研究方向: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