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下高校形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人本理念下高校形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任永娥

(晋中学院体育系,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近年来,在行业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社会面貌发展焕然一新,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仅追求现实生活的惬意,还更加注重个人形象,且自身的审美意识增强。在个人形象的塑造方面,大学生也更加注重自身的“形体美”,渴望拥有良好的个人气质。这些都为高校形体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契机,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方向。

关键词:人本理念;高校形体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信息传递提供了新的契机,大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渠道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特点,甚至是对未来工作就业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基本认识。毫无疑问,在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励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各个用人单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素质型人才,还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充满自信且形象气质佳的大学生,在各个用人单位中更加受欢迎。因此,高校在开展体育形体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到教育教学的与时俱进创新,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外在形象为教学目标,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形体姿态,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一、基本概念

(一)高校形体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形体”主要是指构成人体的基本骨架和肌肉,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体外观,如样貌特点、站立姿态、行走姿态、说话方式、举止风度、气质品质等等,都是个人获得“形体美感”的重要组成内容。在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人体的外在形态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不管是日常的交友,还是工作中的洽谈商务,每个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都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会与对方深交。由此可见,形体不只是外在现象,还是独特的艺术学问,尤其是良好的形体素质在个人事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高校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努力制定科学的形体教学目标,将训练学生的体态美作为高校形体教学的重点内容。

(二)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所谓“人本理念”主要是指紧紧围绕着“人们”开展某种活动,集中体现出“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根本宗旨。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人”是具有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独特生物,其对现代社会文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为了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各个行业在建设发展中都要始终坚持“人本理念”,尤其是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更要注重高素质、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从而为祖国“四化”建设提供复合型的人才。

二、人本理念下高校形体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确定人本化的教育思想

在人本教育理念下,开展高校形体教学活动,要确立人本化的教育教学思想,保证课程教学内容适应人本化的教育教学要求,真正的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人本理念”。第一,作为高校体育教师,要充分结合体育形体课程教学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广泛征求大学生的教学建议,以及积极借鉴西方的先进形体训练教学模式,充分吸取他人的特长和优势,来弥补我国在体育形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在教育观念、教学手段、课程设计等诸多方面,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基本原则,综合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制定科学的体育形体课程教学计划;第二,体育教师还要将体育形体课程教学中的形体训练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进行有效融合,深入挖掘体育形体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与人本理念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符合大学生审美心理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体育形体教学效果。

(二)丰富形体训练技术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体育形体训练也是高级的健美操,优美且迷人的肢体动作是可以吸引大学生的参与学习兴趣,但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训练技术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训练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积极丰富体育形体训练中的技术内容。例如,在形体训练的最初,体育教师可以设置简单且轻松的训练动作,再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开展针对性的形体训练,推出多样化的训练内容,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此外,由于体育形体训练技术的内容是复杂多变的,学生始终是处于模仿状态的,很难达到相应的教学标准要求。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开展规范化的训练,如站姿坐姿、行为姿态等等。针对这些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而言,不管是在未来工作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都是离不开良好的形体姿态和肢体动作,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如何控制自身的身体平衡,才能形成端庄的体态和健美的身形,营造出良好个人姿态。

(三)制定体育形体训练指标

为了提高高校体育形体教学的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的形体训练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形体训练能力指标,鼓励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做到再接再厉,向着预期制定的目标努力。总体而言,高校在制定体育形体训练指标时,可以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以本校形体训练教学的大纲为主,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出发,综合诸多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形体训练指标。这个教学指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做到适可而止即可。同时,要在形体训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深入挖掘出更多与形体训练相关的教学元素,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行为能力和意识形态;第二,高效体育形体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形体训练项目,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形成,并通过定期开展多样化的比赛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表演能力、创编能力等等。这种在体育形体训练教学中坚持技能与兴趣并重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学生掌握更多的形体知识,拓展学生在形体艺术方面的创造能力,为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达到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要积极的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良好形体姿态”来开展教学活动。而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的良好姿态形体,不断为社会建设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而作为高校体育形体教师而言,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形体教学的重要性,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和气质品质,这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要在形体训练教学中融入进美学思想,注重在形体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体态美,提高学生的自我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循序渐进的推动高校体育形体训练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徐双玉.人本理念下高校形体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风尚,2019(010):P.298-298.

[2]杨星.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新型高校形体教学模式构建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No.454(21):173-174.

[3]高丽花,范翠翠,孟雁泽,等.切实进行创造性教学,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人本思想为理念的高校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 Training. 2010.

[4]阿米娜·夏木栖丁.基于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5(035):143-143.

[5]刘慧勤,吕晨青.青海民族高校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于人本主义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30(001):074-077.


作者简介:任永娥(1980-05),男,汉族,山西大同人,实验员,硕士,晋中学院体育系,研究方向: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