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高中数学“ 问题导学” 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顾海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213176

摘要: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与激发下,自觉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是一种高效学习方式。“问题导学”中的问题不能以一个简单的、随便的问题,更是具有一定难度且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还要保证问题的受众面。本文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问题导学法提升数学课教学质量与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给数学教师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数学;实践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对人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能单纯的为了解题而解题,要注重解题的过程,注重人得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运转,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学生主动思考。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生已经习惯与适应了接受式的学习模式,学生的大脑思维也在这一模式下变的具有惰性,懒于思考。因此采用问题导学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主动的思考与分析问题,让大脑活跃起来才能在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成长。

一、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问题难度

提问是课堂上最常见的师生互动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但这是常规方式却难以在调动学生思维上发挥作用。导致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有效引导价值,仅仅是为了教学流程而问题,甚至是为了提起学生注意而发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保证问题具有一定难度能激发起学生探究兴趣,同时也不过于难否则容易引发学生抵触情绪。

以“等差数列”这一问题的教学为例,等差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额数字,学生根据这一规律可以写出具体数字。但是如果将其转变为一个抽象的符号,学生就难以将这一等差数列以一个具体排列公式展示出来。如{2,4,6,8,……}{3,6,9,12,……}要求学生观察相邻两项数列差得出具体的结论。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问题一,通过表面观察可以发现什么(第一个数列中的相邻数字相差2,第二个相邻数字相差3。)问题二,根据这两个等差数列进行总结,得出通项公式与递推公式(这一问题可以由学生自己计算推导)。问题三,出示相关的数学问题来验证这一公式的正确性,这样学生在教师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成功的推导出了等差数列公式。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也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问题要层级分明确保其受众面

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一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可以快速掌握相关内容。但是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在学习中往往需要多次重复的练习才可以掌握相关知识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涉及不同难度的问题,扩大问题的受众面以对全体学生都形成有效引导。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这一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结合教材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解决初等函单调性的问题。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就可设置多个问题,如增函数、减函数的几何意义是? 如何通过增函数、减函数确定初等函数的最值。初等函数自变量范围如何确定?请用函数图像分析增函数、减函数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难度不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能力来选择回答自己有把握的问题,教师也会结合学生水平按照优、良、差的层次有序提问。

三、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学法这教学方法,虽然问题主要是由教师来提出,但是学生才是问题的终结者。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只有学生不存在疑问,才能说明其彻底掌握了这一知识,也才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与引导学生大胆的提问,在学习中形成质疑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有进步。

以“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提问反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其图像特征与标准方程,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椭圆方程的相关知识,部分学生提出是否可以根据其来找到双曲线标准方程的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取值范围、焦点与焦距。教师鼓励学生将椭圆和双曲线进行对比学习,找到两者的异同点,还鼓励学生们小组合作,一起来解决提出的问题,完善数学结论。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问题导学法来培养学生思维。在应用问题导学法这教学方式时,教师要注意所提出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保证问题的难度适中;要注意问题的层次要分明,扩展问题受众面,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获得成长,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尹立荣.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课中的实践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 000(009):115-116.

[2] 王斌瑜. 谈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0(4):26-26.

[3] 李旭萃. 论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 000(0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