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对肾衰竭的治疗有效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对肾衰竭的治疗有效率分析

武黎平

南京晟洁血液透析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1500

【摘要】目的:分析肾衰竭应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的治疗效率。方法:随机自愿原则下将我院收入的66例肾衰竭患者划分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治疗;一组为观察组,实施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三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s-CRP、TNF-α、IL-6三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统计差异确切(P<0.05)。结论:肾衰竭患者应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推广。

【关键词】肾衰竭;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


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肾衰竭患者接受透析治疗后,生存期有效延长,但是仍存在较高的死亡率,约为15%~20%。随着临床深入研究发现,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可改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有效提升肾功能患者的治疗效果[1]。因此,我院特选择66例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随机抽选我院收入的肾衰竭患者共计66例入组,入选时间为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均符合美国国家肾病基金会指南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标准,均已发展到终末期,近期内无急慢性感染,无手术或其他创伤,无糖尿病、活动性肝病,依从性良好,资料完整。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为对照组,病例33例,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在18~67岁,平均年龄(42.09±3.76)岁;一组为观察组,病例33例,男性2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20~65岁,平均年龄(41.77±4.18)岁;两组间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 方法

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应用常规碳酸氢盐透析,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选用瑞典金宝AK95s血透机,以旭化成REXEED系列高通量透析器进行透析,参数设定:膜面积设定为1.5~1.8m2,透析液流量设定为500mL/min,每周透析1~2次,每次透析4h。

观察组在上述血液透析基础上,应用腹膜透析,选用百特公司低钙腹膜透析液,其中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透析液葡萄糖浓度选择1.5%,根据患者腹膜转运功能、残余肾功能调整透析剂量,每周进行腹膜透析5~6次,每日交换透析液为6L者22例,8L者11例。

    1. 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三项指标进行检测,取患者清晨空腹血液送检,hs-CRP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TNF-α与IL-6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三项指标测定时间为治疗前,治疗半年后。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根据计数、计量进行划分数据资料,分别采用χ2值检验与t值检验,描述方法为(%)与(608b746c30819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数据比较值P<0.05时,提示差异含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三项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三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差异明显(P<0.05)。

1 两组检查指标对比(608b746c30819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分组

n

Hs-CRP(mg/L)

TNF-α(ng/L)

IL-6(n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3

12.65±5.18

7.59±1.54

95.54±24.95

15.26±2.54

103.85±25.15

14.95±1.15

观察组

33

12.41±4.95

5.19±0.52

96.18±17.52

12.16±0.84

102.95±24.78

11.25±0.84

t


0.1675

7.3827

0.1050

5.7938

0.1275

12.9905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有关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处于急性相反应期时,体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升高,但是患者无感染情况发生,此种微炎症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病例状态,主要与尿毒症及其他相关并发症有关[3]。肾功能衰竭患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血肌酐升高,体内毒素无法有效排除,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胸闷气短等并发症,临床多以血液透析方式治疗,使患者的血肌酐水平降低,进而减轻患者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进步发展,人们发现透析虽然可使患者的血肌酐水平降低,减轻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对于已经受损的肾脏恢复无明显作用,且长时间接受透析治疗,患者会出现依赖性,也会引起透析综合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肾功能衰竭患者一旦发展到终末期,单纯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主要是由于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肾性贫血等疾病发生风险。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腹膜透析,通过高效性的吸附剂,提升毒素的清洁能力,更好吸附患者体内TNF-α、白细胞介素等炎症因子,可有效控制微炎症反应,更好恢复患者的肾功能[4]。本研究证实,联合透析可使患者的炎症消除,更好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肾衰竭患者应用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进一步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宁, 张蓓茹, 何平,等. 早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 刘春芳,李冰. 腹膜转运特性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J]. 中国血液净化, 2020,19(11):56-58.

  3. 陆建勋, 崔俊, 亢宁苏,等. 腹膜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对比及对血清脂蛋白(a),血肌酐水平的影响[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0, 40(05):867-870.

  4. 李丹, 王华, 朱晓荣. 血液透析组合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钙磷及肾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0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