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可行方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可行方案探究

傅君明

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300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事业迎来了更高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课题之一。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对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以下就将高中数学教学作为载体,着重分析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意义和可行方案,希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可行方案


所谓自我效能感,主要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它是一个生成性、动态概念,现今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并无统一说法。新课标明确提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不少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乏味的课程,甚至一些初中阶段成绩较为理想的学生在步入高中阶段后,数学学习一落千丈,即便是刻苦钻研,也毫无起色。这就使得学生逐步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自信,不再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探究。而就自我效能感来说,它犹如一个学习“预测器”,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有着极为积极的指导意义。可见,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是极为重要且必要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健全

在新时期下,社会所需要的并非某个层次的人才,而是各项素质均衡发展的优秀人才。学校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它应当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数学是一门相对繁杂、抽象的课程,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若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焦虑、困惑,甚至养成畏缩的性格,不敢、不善于创新,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学习、就业,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有利于推动学生终身发展

在时代飞速革新的背景下,社会竞争力逐步加大。现如今,教学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进行某项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可以在今后获得各项素质的“原动力”,即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从本质上来看,要想完成这项目标,那么就必须致力于高效教学方法的构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的能力。而就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来说,正是落实这一任务的有力举措,值得受到充分重视。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可行方案

(一)予以积极语言暗示,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不可否认的是,与消极的评价相比,积极的暗示有着更为显著的优势,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要任务就是注重和谐、民主课堂的营造,对学生的表现、行为表示理解、尊重,即便是回答错误,都不应当直接批评或者嘲笑学生。实际上,这不只是师生角色转变的有力体现,更是强化心理辅导与学生学习实效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这类题型是较为常见的:“已知函数f(x)=|2x-2|-b有两个零点,则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_。”在具体讲解时,教师需要与学生处于平等状态,通过“只要大家认真、仔细地运算,肯定能够快速计算出问题的答案”、“普通的方法是很难得出答案的,我们可以尝试将其……”等语言进行引导[2]。和谐、平等是师生角色转变的要点,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的首要前提。对此,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多加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语言的方式暗示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带来的愉悦感,在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热情的同时,将学生自我效能感培养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设计一题多变题组,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一题多变,主要指的是对同一个问题的条件进行改变,将其转化为全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一题多变都是根据由浅至深的梯度进行的,这样不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在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围绕具体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一题多变题组,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自我效能感。例如:在教学“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设计以下题目:“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sinα为60891b6bb950f_html_e469d2893da631dd.gif ,请问tanα为多少?”变①:已知sinα为m,且m>0,请问tanα为多少?变②:已知sinα为m,且|m|≤1,请问tanα为多少?可以发现的是,上述问题由易到难,在问题难度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被启发,纷纷就问题展开思考、探究,进而从中得到不同的自我效能感。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学生思维的拓展,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正可谓一举多得。

(三)构建轻松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

人在对个人能力进行预测、判断时,往往是在身心、情绪等状态的支撑下进行的。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的身心、情绪关系着认知的加工、创造,会对其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这一点予以充分重视,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进行轻松氛围的构建,让学生放松身心,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提供良好契机[3]。例如:在教学“向量的加法”这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具体来说,教师并未直接引申出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是抛出引导性的疑问:“同学们,在2014年,发生了一起重大国际事件,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学生陷入了思考。片刻后,有的学生答道:“马航失联。”于是,教师把握时机,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客机失联后可能飞行的路线,随后播放了一段与客机飞行路线相关的视频。可以发现的是,在上述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就个人的想法展开阐述、分享,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的数学学习氛围,在理解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不断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强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健全、推动学生终身发展,其价值无需赘述。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其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予以积极语言暗示、设计一题多变题组、构建轻松学习氛围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建立学习自信,在完成基础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达成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宜娟. 青少年自我效能感不足的原因与提升策略[J]. 中国青年研究, 2018, 000(004):95-101.

[2]李向阳, 杨伊生. 蒙汉族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对学习适应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8, 047(006):533-537.

[3]蒋舒阳, 刘儒德, 甄瑞,等. 高中生数学能力实体观对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01):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