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分析”助力构建“核心素养”——浅谈教学中的字理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7
/ 2

“字理分析”助力构建“核心素养”——浅谈教学中的字理教学

张桂英

长寿实验一小 401220

[摘要]:字理分析对汉字文化追根溯源,尊重智慧,尊重文化,是最具魅力的识字方法,助力学生识字,助力句子理解,助力把握文章内容,让语文课堂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又助力培养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语文素养。

[关键词]:字理;助力;识字;理解;构建;传承 

中国人说汉语,中国语文用汉字。几千年以来汉字一直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汉字有见其形便可知其义的特点。何谓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其主要形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何谓字理分析?所谓字理分析,是指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抓住汉字这些构形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理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字理分析。字理分析不仅适用于识字教学,在理解词义、体会句子含义、乃至领会文章中心时,教师抓住某些“文眼”和关键字进行准确、合理和巧妙地字理分析,同样也能能让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魅力“四射”!

  1. 字理分析助力识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字理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实际上是对中国汉字来源历史的寻踪追溯,是对中国汉字深沉文化的深人探究,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汉字最原始、最真实和最本质的内涵,是识字教学最具魅力并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起‘借助拼音记住汉字的读音,分析汉字的间架结构来记住汉字字形,查阅字典来解决汉字的意思”这种听起来很热闹、看上去很不错、做起来很机械的方法,是一种反璞归真。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对中国古汉字文化有深人的研究,把握每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构形理据。

(一)象形字、指事字

象形字、会意字等适合采用绘图法进行教学。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实物模样的图形创作出来的文字,这些文字实物的形状,上很相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也是最早产生的文字。我们对这一类文字教学分析时,能尊重事物“实体”的客观事实,将现代文字还原成本来的客观模样,用绘图的方法进行分析教学,不仅让学生对该类文字的音形义有更深刻的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无形中对古人是怎样创造出这类文字的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学生将来学习语文方法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有着及其深远的意义的。例如教学“月”字,我们先把它还原成一弯 月亮的图画,然后出现现代的这个“月“字,学生就很容易记住该字了。这样的图画字理,不但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还能通过图画感受汉字的灵动,助力“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一语文素养的培养,更好的传承中华文化。

(二)会意、形声等合体字

会意字、形声字等合体字适合运用编儿歌、字谜等万式进行。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有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两部分组成的汉字叫做形声字。从会意字、形声字这两个概念上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是至少有两部分组成的汉字。显然,它们是有象形字和指事字等独体汉字所而成的。因此,针对这一类合体汉字,我们采用编儿歌、顺口溜和猜字谜的方式进行,有时可以以一盖十,一劳永逸;有时就那一句简短的、读起来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则让学生终身不忘。比如:教学带有声旁“青”的一组形声字,把汉字“蜻”、“倩”、 “睛”、“晴”、“请”“情”、“清"编成这样一首儿歌: “虫青蜻是蜻蜓,蜻蜓有双倩眼睛,倩眼睛爱天晴,天晴请人叙叙情,真情如泉清又清。”这样的字理儿歌,让学生一劳永逸,学字更记住了一大串,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如有两个或三个同样的独体汉字组成的会意字编成“两"或“三”诀都是不错的方法。至于一些比较特殊的会意字或形声字则采用编字谜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记得更加正切牢固。例如:“相” 字可以编成“双木不成林”,“好”字编成“儿子女儿手牵手”,“休”是“人靠着树休息”等等。学生会因你的字理有趣而对所学的汉字终身不忘,这样的字理识字,不但让识字教学充满趣味,还让学生印象深刻,真正助力学生“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这一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关键字字理分析助力句子理解

抓住句子中关键词中的关键字进行字理分析,可以助力理解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更加容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中的“桂林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个句子,作者为什么把桂林的水比作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字理分析的方法就可以让句子含义迎刃而解。具体分两步来操作:第一步,抓住“无暇”中的“暇”字和“翡翠”中的“翠”字,利用字理分析的方法理解句中“无瑕”和“翡翠”的意思:“瑕” -“王”是斜玉旁旁,与玉相关,“无瑕”意为“没有斑点的玉”;“翠”为一种叫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绿色),因此,“翡翠”两字都有“羽”部,意思为: -种碧绿的玉。第二步,理解句子的巧喻。弄懂了“无暇的翡翠”,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句子的妙用了:桂林的绿水清澈得可以见底,与没有斑点的透明的碧玉有相似之处,此比喻运用得当且传神。像这样抓住句子中关键字的字理分析,不但让学生体会到句子本意,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词语在句中之妙用,让学生的理解事半功倍,真正助力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文眼”中关键字理分析助力文章理解

文本解读到位,“文眼” 把握准确,对“文眼”中的关键字进行字理分析,不仅能吸引学生,更能助力课文内容的理解,让理解课文内容化难为易。有幸听到一位林姓的老师上古诗《早发白帝城》,她抓住诗中一个“朝”字展开字理分析,让学生完全理解了诗意的同时,还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林老师有效地引导,合理地分析,让所有听课老师赞口不绝。又如《穷人》重点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们可抓住“文眼”-“熬”字进行字理析解: “熬”为形声字,上声下形,四点底表示火,意为煮烂或煎干,引申为强忍受,勉强支撑着。由四点底可联想到熊熊大火猛舔锅底,东西在锅中滚来滚去,受尽煎熬的情形,从而感受到渔夫和桑娜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今后过的日子更加苦,付出的劳动更加多,感受他俩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之心。通过对“熬”字的字理解析,就能让学生把握文中的内容,感受人物的品质,把理解课文这一难题化难为易,很好地助力学生理解课文这一语文素养的培养。

总之,字理分析的方法是对中华文化的追根溯源,不但能传承中华文化,让汉字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这小小的字理还能助力语文完成教学目标,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