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故事”为载体,促教师实践智慧生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1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促教师实践智慧生成

李秀玲

莱西市香港路幼儿园

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是一项极具革新意义的工程,它不是一次简单的行政与管理过程,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何从行政领导走向专业领导?如何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在行动中持续地研究、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和策略从而促成教师的实践智慧。

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智慧是一个长期沉淀的过程,是从认识、评价和决策的教育实践中生发出来的。依据《指南》精神,用观察、评价的方法促进幼儿智慧成长和教师自身实践智慧生成。我们总结了“引理念、重实施、 导方法”的“教师学习故事实践”的三步推进法,下面做简要说明。

  1. 引理念,从盲目认同到科学解读

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育中的所作所为,取决于教师是否明白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实施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我们得知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自己当前的最大困惑是:虽然天天和孩子在一起,但并不真正了解每个孩子,难以做到在孩子游戏时给予适切的支持和引导。

基于问题,我们决定让教师通过撰写“学习故事”学习一种新的观察、分析儿童的方法。在关注幼儿学习品质中帮助幼儿建立能干的学习者的自我认知,以满足幼儿终身发展之需。

“学习故事”作为新西兰儿童学习评价的体系,是新西兰国家早期教育课程框架《 Te Shoriki》颁布之初,在新西兰政府认为需要寻求种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式,以此来判定课程框架能否真正在幼教机构中产生。其所倡导的“评价不是测试,而是与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密切相关,是为了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所进行的评价。它是形成性的,重点在于关注学习的过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测评。学习故事是教师在真实的情境、日常的教学中所做的观察,用照片、文字的形式记录下儿童学习过程中所自发产生的一系列“魔法时刻”,关注的是幼儿能做的、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儿童不能做的、欠缺的地方,关注儿童所展示出的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教师如何计划和支持幼儿进一步学习的方法、策略和内容是建立在分析所观察到的儿童学习有关的信息的基础上,它充分与《指南》中所提倡的“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儿童的学习品质”相符,直指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大家不约而同的把“学习故事这一舶来品作为研究和实践的目标,希望借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

二、重实施,从教师主导到幼儿为本

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在发生在幼儿园里的一个个真真切切的课程实践“故事”。扎根于教育现场,与团队成员共同聚焦幼儿学习与发展,在计划、行动、质疑、改进和创新中提升,是园长课程领导力所在。

首先是“专家引领,制定计划”。在撰写“学习故事”之前,我们借助专家资源,对学习故事概念,撰写要求和框架进行说明,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计划和目标。

其次是“捕捉案例,全员共研”,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关注幼儿的深度学习”是教师学习故事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我喜欢的传统艺术”主题中,从探究中国京剧国粹艺术、剪纸、水墨画到探究青花瓷的来历,尝试表演京剧。他们从初级的临摹到自主设计、大胆创作,在探究过程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挑战,然而,教师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顺应孩子天性,引导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寻找适宜的解决策略,在问题解决中获得对传统艺术创造的真切体验。在日常教研活动中,我们引导教师用互动体验的方式理解孩子的行为,并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持续跟踪观察。

最后是“整理汇编,助推再实践”。我们汇编了《幼儿园开放课程中的学习故事》一书,涵盖了不同年龄段主题探究案例。例如大班实施的 “科学万花筒”,中班的“神奇的海洋动物”,小班的“转转转”等。把经典的指导案例留下,以促进老师们的共同分享提升。

三、导方法,从浅表观察到实践智慧

研究表明,学习故事的三个构成部分“注意、识别、回应”与教师实践智慧生成“认识、评价、决策”的逻辑线索高度吻合,促使教师将一般教育理论与具体教育情境相结合,有助于教师实践智慧有效生长和提升。

因此,我们在对老师的指导中我们以关键词提示的方法帮助老师主动识别。例如:注意部分关键词就是认识幼儿的“哇时刻”,识别部分是《指南》评价,回应部分是计划和策略。同时,通过组织“学习故事”培训、交流分享等系类活动,将撰写学习故事常态化进行,并定期进行“学习故事”分享交流活动,老师们在互相取长补短中不断成长。

短短一年的实践中,我们始终遵循课程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理念。通过“制定计划-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再行动-再改进”的循环上升的研究路径,以研究引领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提升。真正让学习故事促进教师成为反思实践者,生成实践智慧。未来,我们将凝聚力量,继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