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黄河》教学案例分析(复习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4

《长江与黄河》教学案例分析(复习课)

叶丽英

云南省保山市第八中学 678000

【案例背景】

这是高凌娇老师在我校的新调入教师汇报课上上的一节复习课。《长江与黄河》这一节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如果是授新课需要2-3个课时才能完成(包括处理练习)。《长江与黄河》的内容结构基本相同,所以在复习课中可以放在一起,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比记忆相关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复习课的效果。

一、本节课设计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记住长江黄河考点在地图中的对应位置

(2)了解长江黄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

(3)理解形成系统的长江黄河知识体系,学会对比二者差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类比,识记长江与黄河的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长江与黄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再次感受祖国的壮丽山河,并通过长江与黄河的治理,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复习重点

1.识记长江黄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

2.记住长江黄河考点在地图中的对应位置

三、复习难点:形成系统的长江黄河知识体系,学会对比二者差异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题解决法,类比法

五、教学基本流程

新课导入→应用示例→以题习点→以题析点→以题吸点

【案例实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以题习点


1.课件展示历年中考题,并说明此部分内容在本学期、本学年乃至中考中的重要性。

2.(2018云南)下列关于长江黄河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是南北向交通大动脉

B.长江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C.黄河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

D.黄河的内河航运价值大

3.(2017云南)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巴颜喀拉山 B.注入渤海

C.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

D.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观察题目,回忆涉及知识点,尝试做出选择




从考情出发,强调此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板书

长江与黄河







以题习点


1.分析题目,得出此部分的考点

2.课件展示考点

3.长江、黄河发源地、注入水域

4.长江、黄河流经省区

5.长江、黄河流经地形区

6.长江、黄河上中下游划分及各河段特征

7.长江、黄河主要支流、湖泊

8.长江、黄河的开发及治理



观看课件,脑中回忆上课时学到的知识



点明复习目标,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记住知识,从而做题


知识点梳理

教师讲解

1.长江发源地: 唐古拉山 注入水域: 东海

2.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注入水域: 渤海


进行知识与地图的记忆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

1、发源地及注入水域




【以题析点】

1.课件展示题目

2.请学生讲解,并及时点拨

做题,并得出结果

从知识的记忆迁移到知识的运用




知识点梳理

教师讲解

1.长江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2.黄河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3.黄河与长江共同流经的省: 青、川



进行知识与地图的记忆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

2、流经省区




【以题析点】

1.课件展示题目

2.请学生讲解,并及时点拨

做题,并得出结果

从知识的记忆迁移到知识的运用




知识点梳理

教师讲解

1.长江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黄河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进行知识与地图的记忆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

3、流经地形区




【以题析点】

1.课件展示题目

2.请学生讲解,并及时点拨

做题,并得出结果

从知识的记忆迁移到知识的运用






知识点梳理

教师讲解

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

中游: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荆江河段 “九曲回肠”)

下游:地势低平,江面开阔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多泥沙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进行知识与地图的记忆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

4、上中下游划分及各河段特征




【以题析点】

1.课件展示题目

2.请学生讲解,并及时点拨

做题,并得出结果

从知识的记忆迁移到知识的运用



知识点梳理

教师讲解

1.长江最长支流:汉江,我国最大淡水湖 :鄱阳湖

2.黄河重要支流 : 汾河、渭河



进行知识与地图的记忆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

5、主要支流、湖泊




【以题析点】

1.课件展示题目

2.请学生讲解,并及时点拨

做题,并得出结果

从知识的记忆迁移到知识的运用


知识点梳理

教师讲解

1.长江的开发及治理

2.黄河的开发及治理

进行知识与地图的记忆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

6、河流的开发及治理




【以题析点】

1.课件展示题目

2.请学生讲解,并及时点拨

做题,并得出结果

从知识的记忆迁移到知识的运用


【以题吸点】

  1. 课件展示题目

  2. 请学生讲解,并及时点拨

完成复习案的对应题目,进行展示

对知识进行真题演练,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缺补漏

小结

引导学生完成

进行记忆

巩固知识

【案例学案】

《长江黄河》复习案

复习目标

1.识记长江黄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

2.记住长江黄河考点在地图中的对应位置

3.形成系统的长江黄河知识体系,学会对比二者差异

复习重点

1.识记长江黄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

2.记住长江黄河考点在地图中的对应位置

复习难点

形成系统的长江黄河知识体系,学会对比二者差异

【以题习点】

1.(2018云南)下列关于长江黄河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是南北向交通大动脉 B.长江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C.黄河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 D.黄河的内河航运价值大

2.(2017云南)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巴颜喀拉山 B.注入渤海

C.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 D.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考点】

1.长江、黄河发源地、注入水域

2.长江、黄河流经省区

3.长江、黄河流经地形区

4.长江、黄河上中下游划分及各河段特征

5.长江、黄河主要支流、湖泊

6.长江、黄河的开发及治理


【知识点梳理】

  1. 长江发源地: 唐古拉山 注入水域: 东海

黄河发源地: 巴颜喀拉山 注入水域: 渤海

605bf2f0e436f_html_e0e566ca2fdbe483.gif

A

605bf2f0e436f_html_25711722c5454e1a.png 以题析点】
  1. 读图,河流A的发源地及注入水域是

A.唐古拉山、渤海 B.巴颜喀拉山、渤海

C.喜马拉雅山、东海 D.阿尔卑斯山、东海

2.《长江之歌》中歌词“你从雪山走来”的山指的是

A.唐古拉山 B.巴颜喀拉山

C.喜马拉雅山 D.阿尔卑斯山


二、长江流经省区: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黄河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黄河与长江共同流经的省: 青、川

【以题析点】

1.长江、黄河都发源于 ( )

A.西藏自治区 B.四川省 C.青海省 D.内蒙古自治区

2.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省区是 ( )

A.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云南省

C.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 D.青海省、四川省


三、长江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以题析点】

605bf2f0e436f_html_8d3dba1db4499614.png 图,填空

A: 高原,B: 高原

C: 盆地,D: 平原

E: 平原,F: 高原

G: 高原

四、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

中游: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荆江河段 “九曲回肠”)

下游:地势低平,江面开阔

  1. 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

上游:水能资源丰富

605bf2f0e436f_html_173e9ac47a2ee412.png 游: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多泥沙

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以题析点】

1.长江、黄河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中游 B.中下游

C.上游 D.下游

2.读图,填空

(1)字母A代表的城市为_______,其所在省区简称_________,是划分黄河______(河段)游地点,该河中下游划分地点是D,即位于______省_______,中游泥沙沉积,使下游形成________。

(2)字母B代表的城市_______,其所在省区简称为_____,是划分长江_______(河段)游地点,该河中下游划分地点是图中字母____,即位于_______省的_________。


五、长江最长支流: 汉江 我国最大淡水湖 : 鄱阳湖

黄河重要支流 : 汾河、渭河

605bf2f0e436f_html_2b39754caa0fb5cf.png 以题析点】

1.读图,填出数字与字母代表的支流、湖泊名称

支流: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最长支流)

F:_________G:________

湖泊:1:_________2:_________

2.读图,填出字母代表的支流名称

605bf2f0e436f_html_b7e5a068ec8dbc62.png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六、开发与治理

1.长江

605bf2f0e436f_html_f34653b72e7587b8.png





【以题析点】

读图,填空

605bf2f0e436f_html_cc40f5610e251d60.png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_________,D为世界最大水电站______,该工程首要目标是

。通航里程长,无结冰期,航运价值高,有_________美誉。


2.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是 黄河

605bf2f0e436f_html_1935e6824a09b4ce.png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以题析点

1.黄河易发生凌汛河段是 (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上游、中游

2.针对黄河的治理,不正确的是 ( )

A.毁林开荒 B.上、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

C.下游修筑堤坝,加固大堤 D.兴修水利工程

以题吸点

1.(2018云南)下列关于长江黄河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是南北向交通大动脉 B.长江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C.黄河下游河段形成地上河 D.黄河的内河航运价值大

2.(2017云南)下列关于长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巴颜喀拉山 B.注入渤海

C.航运发达,被称为“黄金水道” D.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城市是河口

3.(2013曲靖)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发利用长江 ( )

①水能开发 ②过度放牧 ③淡水养殖 ④航运 ⑤毁林开荒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4.(2018云南)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605bf2f0e436f_html_9ae0b11d049b422d.png

(1)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黄河中、下游的分界是河口 B.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小

C.黄河中、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D.图中②河段容易出现凌汛

(2)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突出生态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严重 B.土地荒漠化严重

C.土壤盐碱化严重 D.湿地面积缩小

5.(2020昆明)关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中游含沙量大 ②中游有凌汛③下游进入平原流速慢④下游会断流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知识再现】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注入水域



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



上中下游划分及各河段特征



主要支流、湖泊



别称



水利枢纽



存在问题



治理措施




【案例分析】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充分运用学校“三点式”复习模式(即以题习点、以题析点、以题吸点),以问题作为整个复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导学案设计合理,对整个教育教学起到促进的催化作用;

3.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学情,并充分考虑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的各环节组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情绪饱满,师生积极主动,状态较好;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对学校的“三点式”复习方法还不够熟练,导致时间紧张,学生虽然积极,但是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没办法顾及全局;

2.授课过程前紧后松,安排不够严谨;

3.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不高,需提高对学生的把控能力,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上课效率;

4.本节课复习内容偏多,整节课节奏较赶,课堂氛围一开始师生互动积极,后面积极的氛围稍微有所下降。

三、教学再设计

1.部分内容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完成,如识记有些直观性的知识,以便提高课堂效率、以便加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

2.课件得进一步完善。既要注意单个知识、注意整体布局,还要顾及学生的感观感受;

3.在讲课过程中所选的题目多与往年的中考题相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有利于学生熟悉相关中考方向;

4.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无论怎么不确定性,学生对知识的吸收量永远是衡量课堂效率高低的标准,所以,出现少部分内容未完成属于正常范围;

5.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删减一些无效环节,如过于简单的没必要安排时间讨论,讨论的问题要考虑有一定的思维容量;

6.在讲课过程中多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课堂的完整性;

7.适当注意教案书写的规范性。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作为一节复习课,充分运用学校“三点式”的复习形式,整个课堂主要以问题为导向,条理清晰、知识直观,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为以后地理复习课提供了很好的复习思路。导学案设计合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切合学生实际学情,充分考虑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各环节组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效参与。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通过恰当的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习情绪饱满,师生积极主动,状态较好。同时也存在少许的问题,本节课复习内容偏多,整节课节奏较赶,课堂氛围一开始师生互动积极,后面积极的氛围稍微有所下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