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轨式移位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天轨式移位系统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张耿标 华玉平 刘展豪 郭永亮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广州 510510

【摘 要】 目的:观察天轨式移位系统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脑外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天轨位移减重训练系统训练。治疗后4周后,通过BTS三维步态分析仪及Berg平衡量表评价患者平衡能力,对比两组患者在时间-距离参数及平衡的数据差距。结果:试验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卒中患者使用天轨减重训练系统对步态及平衡功能有提高效果。

【关键词】脑卒中;天轨;步态;平衡功能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而改善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中一个难题。天轨位移减重训练系统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康复治疗设备,目前国内对这新设备报道较少。本文将康复训练结合天轨式移位系统应用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观察该系统对患者步态及平衡功能方面的影响,探索如何有效的将该设备应用到患者的治疗中。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4±1.6岁,病程7-30 d,平均病程15.3 ±1.6d;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4-61岁,平均年龄54±1.2岁,病程7-30 d,平均病程 15.5±1.5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5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

1.3 纳入标准 a符合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b年龄在44岁到61岁;c病情稳定,无意识障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d.病程在1个月内;e站位平衡能力1级;f无独立步行能力。

1.4 排除标准

a不符合纳入标准;b拒绝治疗或者不配合治疗者;c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d责任病灶位于脑干或小脑;e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或恶性肿瘤者;f进展性脑卒中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1.6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的护理。

1.6.1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技术(神经肌肉促进法、直立床站立训练、下肢MOTOmed、功能性电刺激等);为减少误差,患者的治疗由专人负责进行,2次/天,共治疗4周。

1.6.2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天轨式移位系统训练。

1.6.2.1天轨位移减重训练:使用曼纽科公司的天轨式移位系统(SKY TRACF 300)将患者安全缚于天轨移位系统独有的绑带上,并调整高度,使患者保持在直立状态。操作方法:训练早期由一个治疗师于瘫侧帮助促进瘫侧下肢摆动,确定足跟先着地,防止膝过伸,保证两腿站立时间与步长对称;另一个治疗师站在病人身后,帮助完成重心转移,促进伸髋及骨盆旋转、躯干直立。随着步态改善,逐渐过渡至一位治疗站在患者身后给予指导,完成步行过程。

1.6.2.2减重程度:参照Hesse[1]提出的,开始时减重20%-40%体重(平均30%体重),最大可达70%体重,随着步态模式的改善,逐渐降低减重量(增加双下肢负重量),最终达到完全负重行走。训练疗程:训练20分钟/次,2次/天,共治疗4周。

1.7评价指标:通过意大利BTS三维步态分析仪及Berg平衡量表评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患者步态的时间-距离参数、髋膝踝运动学参数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记录,数据的收集与对照。

1.8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60345d5585894_html_43fd7c77b6e371f8.gif )表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α=0.05。

2.结果

2.1 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步态的时间-距离参数及平衡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统计学有差异;而试验组在步态方面的站立百分比、摆相百分比、步频、步长、跨步长、步速以及Berg平衡评分各项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患者的步行能力与患者的负重、迈步、平衡有着极大的关系,是影响着患者步态的重要因素,患者常常由于其中一个或二个以上能力的不足,导致步态异常甚至无法步行。窦祖林[2]等发现,减重支持系统提供了一个动态的有特别任务的训练方法。 通过吊兜的固定与支持,将步行三要素(负重、迈步、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正常步态模式的建立。

当减重为15%时,偏瘫患者在活动平板上行走与平地行走相比,步行更加协调,更加有力,而痉挛减轻。通过 PBWS对患者进行衡训练,能延长站立相的时间,而且能提高协调性,减少的跖屈痉挛。

在脑卒中患者的步态训练中,PBWS步态训练技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技术这一。天轨式移位系统通过绑带悬吊装置,不但能够不同程度地减少下肢的负荷,而且能让患者更加有安全感,有利于患者进行平衡训练练及步行训练,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进而提高训练质量。李元进

[3]等研究显示,通过天轨位移减重步行训练对于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瘫痪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平衡步行能力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本文通过BTS三维步态分析仪及Berg平衡量表得到的数据,可以较细致的证实,天轨式移位系统应用于早期脑卒中无独立步行能力患者的训练治疗中,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方面数据,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仅反映步行能力及平衡方面的差异,下肢功能的改变情况仍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Hesse S,Bertelt C,Schaffrin A,et al.Restoration of gait in nonambulatory hemiparetic patients by treadmill training with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Arch Phys Med Rehabil,1994,75:1087~1093.

[2] 窦祖林,陶勤丰,李奎.减重支持系统 :中风患者平衡与步态训练的新方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2) :118—119

[3]李元进,李金东,周雪莉等.天轨步行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 [J].中国康复·2016年10月.第31卷第5期:37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