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探究

揭应枝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金牛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 宾川 671600

【摘要】目的:观察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诊治的96例先兆流产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给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地屈孕酮治疗)与实验组(48例: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24%)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先兆流产患者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地屈孕酮治疗效果。

【关键词】先兆流产;地屈孕酮;黄体酮;临床疗效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内出现阴道出血、下腹疼痛等症状,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且未见妊娠物排出的女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越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五的女性可出现先兆流产,先兆流产的发生与胚胎因素、免疫代谢紊乱、环境因素均有密切联系,先兆流产若未及时行有效干预可致不良妊娠结局[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96例分别应用地屈孕酮治疗以及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应用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的48例女性患者中年龄区间为:21岁~29岁、平均(24.52±1.42)岁,妊娠/平均妊娠为:5周~11周,(6.62±1.42)周,平均孕次(2.02±0.11)次。对照组地屈孕酮治疗的48例女性患者中年龄区间为:23岁~32岁、平均(24.61±1.41)岁,妊娠/平均妊娠为:5周~11周,(6.61±1.44)周,平均孕次(2.01±0.14)次。两组患者其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我国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先兆流产临床诊断标准[2],妊娠周期不足12周,患者可伴有阴道出血、腹痛症状,宫内可见孕囊。(2)本次研究征得患者、患者家属同意且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排除标准:(1)应用其他治疗性药物治疗患者。(2)未遵照医嘱用药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屈孕酮(Abbott Biologicals B.V.(荷兰),国药准字H20170221)治疗,地屈孕酮起始每次口服剂量为40mg,口服给药8h后每次口服剂量为l0mg,每日给药两次。实验组患者应用地屈孕酮联合黄体酮胶丸(浙江爱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99)治疗,黄体酮胶丸每次口服100mgh, 每日该药两次。两组患者持续给药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若患者阴道出血、腹部疼痛消失,B超检查显示胚胎存活且妊娠1个月内未反复。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中变量资料,以“n/%”方式进行描述的计数数据用X2行统计学检验;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描述的计量数据用t行统计学检验,P<0.05预示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具体见表1,实验组患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各项激素水平均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水平

组别

孕酮(nmol/L)

t值

P值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U/mL)

t值

P值

治疗前

2个疗程后

治疗前

2个疗程后

实验组

22.86±2.11

32.53±2.34

12.225

<0.05

4250.58±30.45

9520.58±30.32

10.348

<0.05

对照组

22.89±2.14

27.33±2.36

12.302

<0.05

4250.55±30.42

7320.03±30.35

10.373

<0.05

t值

2.594

10.372

-

-

0.453

10.073

-

-

P值

>0.05

<0.05

-

-

>0.05

<0.05

-

-

2.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 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有47例患者治疗成功,对照组有38例患者治疗成功,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χ2=5.809,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组别

n

皮肤过敏

恶心、呕吐

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

48

1(2.08%)

1(2.08%)

1(2.08%)

6.24%

对照组

48

1(2.08%)

0(0.00%)

1(2.08%)

4.16%

χ2





0.641

P值





>0.05

3讨论

先兆流产为孕期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地屈孕酮治疗,以纠正黄体水平,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生物利用度在百分之八十左右,持续给药在纠正机体孕酮的同时可提升保胎效果[3]

黄体酮胶丸可增加患机体孕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品给药后可在2h至3h内达到血药浓度峰值,该品可改善孕卵着床条件[4]。本次研究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水平均升高且高于同一时段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总有效率为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验证,不存在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先兆流产患者治疗期间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显著改善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激素代谢,不会显著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海燕.口服地屈孕酮片与肌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患者对其血清孕酮界限值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25):76-78.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卢钰鑫.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比较分析[J].母婴世界,2020,1(1):110.

[4]梁景梅,张冬桃.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注射液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9):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