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2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雷小平

51052119771204****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是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连接用户个人财产安全的昂贵产品,因此用户也有较高的质量要求。混凝土砌块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建筑的稳定性,这对建筑行业也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建筑业可能会出现问题,不仅影响施工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和成本。所以研究它们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结合建设者多年的经验,提出了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砌块工程施工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的需求不断增加,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土木工程项目的质量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普及和施工企业的发展。其中混凝土施工是施工中的重要元素,直接影响整体质量。但目前的混凝土施工已不能再满足建筑施工的要求和要求。为此,需要不断优化施工工艺,通过混凝土强度试验、无损检测、混凝土缺陷试验等,进一步规范施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使施工人员受益匪浅。

1、混凝土结构的优势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可模性良好。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混凝土经搅拌后,可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塑形。混凝土结构良好的可模性特征为其在各类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2)耐久性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较强。通常情况下,这类结构的使用寿命较长。除严重裂缝问题外,混凝土结构质量多可维持较长时间。(3)成本较低。与钢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的成本较低。在土木工程建筑,尤其是大型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可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

2、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水泥遇水会释放大量的热能。温度急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不做好防护工作,结构主体极易产生裂缝。如果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将会大大减少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工程质量也更有保障。混凝土主体裂缝的成因有很多种,究其发生原因,一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不同种类、形式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不一样,增大了施工企业采购原材料工作的难度。采购时应做好采购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避免有质量问题的施工原材料进行施工场地,否则,将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混凝土模板不能满足具体的施工需求。施工人员选择表面平整的混凝土模板,确保模板与模板之间没有明显的缝隙。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构件的尺寸与厚度进行掌握,否则,将会给实际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埋下安全隐患,甚至会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产生较大的影响。二是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如果没有做好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工作,就会出现脱水现象。一旦出现该现象,就不能使已经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完成水化这一过程,将会对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产生直接影响。在粘结性强、稳定性差的结晶条件下,使混凝土发生收缩或变形的问题,混凝土的表面会出现大面积的脱落。当周边的气温变化较大时,表面水分急速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流失较小,内外作用力之下,表皮干燥导致裂缝出现。通常情况下为轻微的缝隙,主要产生于结构的外部平整部位和板梁周边。此外,原料配比不合理也会产生干裂问题。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

3.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制比例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控制水泥和水的使用量,在满足工程设计强度要求的基础上,抑制水化热反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为进一步加强混凝土配制效果,优选矿渣水泥,并添加适量的粉煤灰,一方面,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另一方面,减轻混凝土泵送压力。总之,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可以减少水泥损耗量,增大表层混凝土强度,进而降低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的概率,改进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维护整体土木工程质量安全。

3.2搅拌技术

在运用搅拌技术施工期间,需注意混凝土坍落度、搅拌时长与搅拌机容量间的关系。根据以往经验,在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如所选用搅拌机容量与搅拌时长、坍落度参数不匹配,容易影响混凝土质量,进而造成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下降,甚至可能影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如所选自落式搅拌机的容量规格在500L以上,需按照不低于60s的标准进行持续搅拌,并将坍落度参数控制为3cm;而当搅拌设备的容量参数≤250L时,需按照搅拌时长>150s、坍落度<3cm的标准进行混凝土搅拌施工。

3.3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运输

如果混凝土材料保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质量。因此,有必要在运输过程中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是远距离运输,则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距离和固体分析,从而妨碍混凝土的使用。因此,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有必要控制离开混凝土时的质量,同时在运输过程中不断搅拌,同时避免加料。泵送的相关部分也应相应地等待,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使用。

3.4混凝土浇筑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待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混凝土凝固状态决定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间。但是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以加强整体浇筑作业的连续性,降低发生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概率。无论是采取分层浇筑方式,还是连续浇筑方式,都必须严格控制各浇筑层的间隔时间。通常,多通过试验的方式确定各浇筑层的间隔时间。

3.5养护技术

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还需要对混凝土和外部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适当控制。修复合理范围内混凝土内外的温度,有利于整体混凝土的强化,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铸造完成后,必须进行维护。当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维护技术是针对洒水装置、热水维护、复盖等。或者,可以安装临时发电机,以防止在突然停电时施工的连续性。此外,还配置了混凝土搅拌器,以便在突然发生事故时及时提供混凝土。最好避免造成混凝土砌块的土体质量问题。采用上述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时,应注意监测混凝土施工不同区域的温度参数,根据温度参数标准承担温度裂缝的风险,并相应调整养护策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A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可在充分分析各类施工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参照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规范运用各类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以此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孙桂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2019(16):89+91.

[2]殷诚志.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门窗,2019(16):122.

[3]杨亚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门窗,2019(16):63+65.

[4]邹恒静.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9(16):93-94.

[5]陈丽玲.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