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方言丰富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7
/ 2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方言丰富课堂教学

唐锦秀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小学

   摘要:随着普通话教育的不断落实,方言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消失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语文教材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方言词语,这些词语对于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对语文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对方言的关注程度。

关键词:小学语文;方言、教学;运用

   我国教学过程中正在不断推广普通话,尤其是在语文学科中,应该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的熟练程度。但是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我国各个地区的方言并没有冲突,不断在教学中落实普通话并不是意味着要阻碍方言的发展。方言作为普通话的补充,需要人们正确对待,加以呵护。

   一、方言具体含义

   近些年来,随着普通话在人们生活中的不断落实,我国的方言已经逐渐被普通话所替代。语文学科,尤其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落实普通话,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同时,新课标也对教师的普通话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些都表明我国对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重视,但是对于各个地区存在的方言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方言是方言地区的人群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根据相关研究统计,我国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教育的地区仅为全国地区的70%左右,甚至各大城市的沟通和交流也离不开方言。同时,我国方言的种类偏多,大约可分为十种,其中包括官话、吴语、湘语、粤语等。根据相关统计,如果抛去官话而言,全国地区大约有一亿以上人群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方言对于我国公民的沟通和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的古典书籍中,往往会出现方言的踪影,通过观看这些书籍就可以感受到方言的美感,从而领略当地习俗的美好,甚至可以窥探当年的人物和风貌。比如,信天游较为豪迈,可以让人感受到当地人们的不拘小节;吴语十分轻柔,可以让人感受到软糯的风情。每个方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方言的出现可以帮助人们感受到当地的文化魅力,同时可以让人们快速了解当地民族的交流方式,通过方言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其中包括各地的方言。目前,已经很难在书籍或文章中找到方言的存在,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对于方言人们应该摆正态度,正确对待方言,在推广普通话教育的同时,对方言进行保护,避免我国重要文化的缺失。

   二、方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方言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历史,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存在着不少方言的足迹,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具有重大帮助。教师应该着重对待教材中的方言词语,不能敷衍了事,教师可以通过对方言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到文章的背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虽然目前小学教材中并没有较多包含方言词的文章,但是方言词的使用对于文章的丰富程度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方言词的使用可以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进行刻画,让人物更加丰满,从而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方言词的使用可以对文章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对于作者情感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有时候通过方言词的使用表现出作者对于老北京的喜爱之情,如果作者书写过程中使用其他的词语对方言词进行替换,那么读者在阅读文章时,将无法深刻理解作者对于家乡的热爱,对于文章情感的表达将会大打折扣。

   三、语文教学中促进方言保护的措施

   方言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人们应该正确认识方言,在不断推行普通话的同时,也应该不断重视方言的发展。

我国的新课标要求小学学生应正确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不断掌握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语文教学中更是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对当代文化生活的着重关注,对文化的多样性进行尊重,同时应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优秀文化的吸收,促进学生文化品位的进一步提升。另外,新课标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但是对于方言并没有排斥。这主要是因为方言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深刻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会普通话的同时,感受到方言的重要作用,不断对方言的魅力进行探讨。   

1、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需要进行典型文章的阅读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典型文章中可能会含有一些方言词语,对于学生了解方言具有一定的意义。因此,在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时,可以多选择一些具有地方色彩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一些特色的方言习惯。在普通话教学中,对一些方言词进行了解,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2、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熟练运用普通话的同时,感受到方言的魅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教师的认知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对方言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方言的认识程度,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想提高学生对方言的了解和热爱,首先教师应做到正确认识方言,感受到方言的魅力。其次,教师应该兼顾普通话教学和方言保护,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了解到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对当地风貌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文章,从而加深学生对方言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到方言的魅力。方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其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普通化的不断推行与方言的保护并没有冲突,普通话的推广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方言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了解。根据方言的特色,教师可以开展方言教学课程,利用班會时间或课余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各地的方言,并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课堂时间让学生对方言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可以在促进学生对方言掌握的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找出教材内存在的方言词汇,并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方言,通过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讲解内容为方言的具体内容以及当地文化的特色,从而让学生在感受方言魅力的同时,了解到当地的特色,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普通话的推行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普通话的教学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打压方言,语文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方言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课堂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方言的魅力,从而提高文化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刘看.方言影响下的语文教学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2]康雅迪.方言对作文写作的影响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