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逆商教育,促进人格完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加强逆商教育,促进人格完善

李海燕

镇江技师学院 江苏省镇江市 212300


内容摘要:当前的职校管理中,中职生管理是一个难点,不少中职生表现出无责任感,缺少耐心,抗挫折能力差,导致人格不够健全。无论是上职高班的课,还是当职高班的班主任,都是一件让人感到头疼的事。为此我们需要对中职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提高逆商指数,帮助他们完善人格,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人格教育 逆商 辅导 感化

职业教育事业,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解决了部分孩子的入学问题,还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是国家教育事业有力的补充,也越来越多地为众多人所关注。但就我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数年来所感所知,职业中学的中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较弱势的,他们的逆商指数不是很高,他们大多数人在逆境里不知如何应对。但他们将来也面临着同样的社会挑战,所以把培养中职生的逆商作为着力点,构造完善的人格,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人格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

而逆商则是指人们面对逆境的时候所采取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面对困境的情形随时遇到。遭遇挫折,逆商高的人挫折感就越低,逆商低的人挫折感就越高。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没有什么教育比逆境来的更实在”。没有不经历挫折失败的成功者,只有害怕挫折失败的放弃者。越是取得大成就的人,经历的逆境挑战就越大。

仔细观察现在的中职生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一是以做人为核心的责任感淡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开放探索能力不强,对知识没有一种孜孜以求的决心,学习上稍微有些困难就退缩;三是自我调控心理能力薄弱,遇到困境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心生恐惧,也即逆商指数较低。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些职校里经常出现暴力事件了,也正说明了当他面对伤害、面对困难、面对问题的时候受不了打击,没有很好地解决,而是采取了人间最粗暴、最蠢的办法来解决。再有一些学生不能承受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不佳等带来的身心压力,呈现焦虑、失眠、抑郁,个别学生甚至精神崩溃等等。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部分中职生抗挫折能力如此之差呢?仔细探究一下,有这么几点:1.部分教师对分数的片面追求,而忽视了对这些所谓“差生”的思想教育;2. 由于市场经济不完善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又腐蚀着青少年,造成他们人格的扭曲;3.家庭影响,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父母对其子女疏于管教,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出大问题就行,至于其他,有老师管就可以了,自己也乐得清闲。

如何培养中职生健全的人格呢?人格教育方法,一方面要开展正面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来健全人格。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把人格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中。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人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所以我们要在校园里创造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

二、教会学生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在对人格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培养学生对人格的评价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青少年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我评价,使他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师、家长自身的人格行为也无时不对被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影响。因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修养。

三、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心理辅导是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谓心理辅导,就是运用现代教育、心理科学理论,根据中职生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发展进行帮助、指导和服务。在辅导过程中,我们要做到:1.处理好心理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巧妙地、适时地变“教育者”为“辅导者”;2.要有爱心,要尊重学生,要以民主、平等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中职生;3.要满足学生的正当情感,鼓励、启发他“说”,教师耐心地“听”,必要时开导、劝慰,逐步矫正其不良行为。

四、要用爱感化学生。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有了爱的教育才能化育爱的灵魂。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缺乏爱心没人品。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光是期望,更多的是理解、尊重和激励。爱的教育如春风化雨,不断地滋养和培育学生的爱心。一个有爱心的人,首先要爱自己,其次要爱他人,再次要爱自然,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的发展,这就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也是我们所提出的培养目标:“人格健全有素质”。

天生他材必有用,世无朽木不可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可塑性。虽然他们暂时在人格上处于“贫困”的境地,但我们要行动起来,拯救这种“贫困”。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去,和他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生活中的眼泪与欢笑。多一份克制和慎重,少一些粗暴和草率,多把眼光放在培养一个“完整的人”的根本目标上,少盯紧着分数这个狭隘的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人”看待,多给学生一点爱心和鼓励、一些理解和宽容,让他们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我想,这也正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吧。



参考文献:【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版社,2003年版;

【2】《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7月北京第1版。 

作者信息:李海燕,女 汉族,江苏省镇江市人,硕士, 镇江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