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花木文化资源 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4
/ 2

借助花木文化资源 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张盼

夏溪幼儿园 213146


摘要:学前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以及学习情况,为幼儿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同时学前教育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成长的重要阶段,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将实际生活或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作为教育基础,实现生活化的教育,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寻找幼儿教育的切入点。本文根据作者所在地的花木文化资源进行探析,刍议如何开展以“树文化”为主题的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关键词:花木文化资源;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幼儿正处于思维的构建阶段,因此教育的引导性对孩子具有深远性影响,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的学习体验,应注重地区性的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让孩子在探索中了解本土文化,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并把贴近生活的经验延伸至各个领域。

一、利用花木文化资源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

(一)有关于种植的劳动能力

作为基层性的幼儿园,本地区属于花木之乡,且有最大的花木市场,因此很多家庭都在从事花木行业,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花草树木,对于常识性的种植和交易市场并不陌生,因此应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例如在幼儿园的开阔地带,开辟一块幼儿农场,等到春暖花开时,让孩子走进属于自己的田园当中学习播种、浇水、除草、插秧等一系列劳动技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项操作并不是真正的要幼儿学会,而是要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在其脑海中架构起正确的劳动思想。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可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老师不要急于对孩子进行纠正或批评,而是秉承着耐心关爱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有效引导,既要为幼儿打造一个贴合实际的课堂,同时也要让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快乐与成就[1]


(二)有关于交易的劳动技能

当花草树木长大之时也是收获的季节,老师可以带领幼儿模仿花木市场的交易模式做生意。幼儿的认知思维需要在学习模仿以及实践的循环中不断增长,很多时候幼儿看到成年人所做的事情并不理解,但是在潜移默化中的模仿,并通过实践才能逐渐了解并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思维模式,适当地让孩子接触到社会规则有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也能让孩子通过买卖实践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经过了种植劳动的学习后,到了收获季节,幼儿园举办对内的交易市场,让孩子通过买卖了解市场运行规律,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经济思维的手段,幼儿们可以通过收获、打理、售卖、购买、计算收益与支出等一系列的角色体验,累积到不同的经验,得到各方面的同步发展。


二、利用花木资源,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自然条件,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幼儿正在认知世界的重要成长过程当中,因此老师的教育引导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层次和成长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一般而言幼儿对于鲜艳的颜色和形象的动态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基于兴趣培养的观察能力可以起到让幼儿快速成长的教育目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植物会产生不同的形态,而很多孩子并没有观察到这一自然特征,老师应该有意的在不同的阶段带领孩子观察植物的变化以及成长特点,春天时小草从土壤里钻出来,并先后长出了花、叶、芽;到了夏天,各种花草树木进入到成熟期,五彩缤纷煞是好看;秋天到了收获的季节,很多树木会树叶凋零,满地金黄的景象别有一番风味;到了冬季,有些树木已经落叶,而有些树仍是郁郁葱葱,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是重要的引导手段。


(二)开展日常活动,教会幼儿观察的方式

观察能力要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有效影响,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正确的观察方式,而且缺少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如果单纯的只是东瞧瞧、西看看,就很容易将科学的观察方式遗忘掉,也不能快速抓住事物的特征性,还可能产生不良的观察习惯。在日常活动中,老师应该教会幼儿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孩子有目的性的进行细致观察,例如豆芽的成长,可以建立豆芽日记,从播种、发芽、浇水、施肥的过程中观察豆芽的变化,教育引导有助于孩子观察能力的强化,能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形成认知观点。观察方法教育中老师应该尊重孩子的教育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孩子自身的探索能力,要给幼儿足够的成长空间,鼓励自主探索五彩缤纷的世界[3]


(三)通过种植培养,教学幼儿观察的途径

作为花木之乡,本地的花木资源自然也非常丰富,通过让孩子种植可以教会孩子观察的途径。尤其在春季时节正是播种和万物复苏的时候,幼儿园可以专门开辟自然生态园区,其中的各种花木盆景以及小花小草,既可以让孩子从野外挖取进行移植,也可以由老师带领进行栽培,在活动时可将孩子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的花草照看,让孩子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和讨论,哪一个植物开花最早,哪一个植物率先发芽,不同的种子长出来的植物也各不相同,要让孩子在过程中了解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让植物乐园既是孩子的学习乐园,也是孩子交流沟通的地方,在整个种植过程中引导孩子找到植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并进行记录,以此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协作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记录习惯。


三、开发园本课程,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由于成长特点的关系,很多孩子在抽象事物上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具象事物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因此需要老师通过直观性的事物让孩子进行自我感知并形成初级的逻辑推理概念,这样也就需要以丰富的园本课程开发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老师可以先为幼儿制作相关的课程PPT或多媒体课件,让孩子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了解植物的变化,然后再对幼儿园内的植物进行观察认知,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下,可以让孩子了解大自然更多神奇的秘密,这样具有特色的原本课程,更符合当地的教学情况。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老师要注重孩子的信息反馈,从孩子的表达中了解孩子的兴趣点,为自身的教学调整和教学优化提供更多的依据,园本课程的开发还要与当前的课程游戏化相结合,让孩子更自然愉悦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同时可以邀请家长共同来参加幼儿园的主题活动,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



四、采用自然材料,开拓幼儿的艺术创造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通过手工制作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对于展现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手段都是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自然环境的可利用素材。花木之乡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可以通过花瓣、树枝、麦草、种子等进行艺术加工,不同的植物加上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既可以让孩子模仿植物进行绘画,也可以通过植物的拼接组成不同的明信片,只要给孩子一定的艺术指导,孩子就可以创造更多的美术作品。美术创作中同样可以锻炼幼儿剪,贴,画,构图等多种技巧,而且自然材料的抽象性,可以让美工作品更具灵活性,对于提高孩子的创新创造力具有积极性的意义[4]


结语:综上所述,花木是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作为幼教老师应尽可能的利用身边的事物为孩子创造丰富且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自然资源对于启发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孩子动手能力,都具有着深远性影响,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活动,让孩子用心体会自然,并选择孩子容易理解的事物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启发,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裴静娟.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J].考试周刊,2016(A3):186.

[2]王秋亚.花木文化资源对幼儿园特色教育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9):25.

作者简介:张盼 1993.2.1女汉族,江苏常州,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夏溪幼儿园,213146,幼教二级,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树文化课程,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