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在“矛盾”的碰撞中提升——五下《自相矛盾》教学实践和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3

思维在“矛盾”的碰撞中提升 —— 五下 《自相矛盾》教学实践和思考

童国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金成外国语小学 杭州 311122

摘要:《自相矛盾》中的“矛盾”是思维的支点。在教学中,教师围绕“矛盾”展开教学,立足课本内容,在展开人物思维中发现“矛盾”。增强思维张力,在学生生活情境体验中思考“矛盾”。总结阅读方法,学生思维在拓展运用中升华。学生思维在不断碰撞中提升,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关键词:发现矛盾;思考矛盾;运用升华

[引言]语文五下第六单元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意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发现思维中的问题和智慧,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相矛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韩非子》。讲述了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牾,不能自圆其说。故事中的“矛盾”是思维的支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围绕“矛盾”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矛盾”的碰撞中提升思维,加深理解课文内容,有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一、立足课本内容,在展开中发现“矛盾”

课堂教学是文本、学生和老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理解《自相矛盾》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推想人物思维过程的依据,并引导学生将思考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展开思维的原形,发现思维中的“矛盾”。

1.师生对话,说说路人的思维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抓住文中的矛盾点,引导学生推理路人提出质疑前的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路人的思维过程。在打开路人的思维过程中,学生发现文中卖矛和盾的人话中的“矛盾”。

师:同学们,文中卖矛和盾的人,是怎样叫卖自己的矛和盾的呢?

生:“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师:路人听了,会怎么想的呢?

生1:这是世上最坚固的盾与最锋利的矛。

生2:如果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会怎么样呢?如果矛刺破了盾,说明盾不是最坚的,“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这说法是错误的;如果矛不能刺破盾,这说明矛不是最利的,“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说法是错误的。

生3: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他片面夸大了自己的矛和盾的作用,理由两者冲突,真可笑。

师:是的,在这样的思维下,路人提出了质疑:“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结果,其人弗能应也。同学们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积极思考,用自己的话说出了路人的思维过程,发现了卖矛和盾的人话中的“矛盾”。

2.同伴研讨,画思维导图

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同伴研讨,让学生根据前面师生的对话绘制思维导图,推演路人的整个思考。学生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两个角度去辩证思考,推动思维深入。然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见思维导图1、2),和同桌说说路人的思维过程。

5fc49b883bb05_html_e9484101065388ce.png5fc49b883bb05_html_d69a43dbe92a252f.png

思维导图1、2


3.解决“矛盾”,突破思维定式

在发现矛盾的基础上,教师顺势推动学生突破矛盾的思维定式,跳出矛盾进行积极思考。老师引导学生想办法,帮助卖矛和盾的人解决“自相矛盾”问题。学生深入思考后明白卖矛和盾的人要把握好“度”,这样就不会“自相矛盾”了。

师:同学们借助思维导图,更加清晰地发现了文中卖矛和盾的人话中的“矛盾”。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么说呢?

生1:吾盾之坚,比其它之盾更坚。吾矛之利,比其它之矛更利。

生2:吾矛之利,唯吾盾可挡;吾盾之坚,唯吾矛可刺。

生3:吾矛与吾盾集合,所向无敌!

师:文中的人这样叫卖自己的矛和盾,就不会出现无法回答的尴尬和窘态。

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交流和绘制思维导图推演,打开路人的思维过程,让思维中“矛盾”的可见度越来越清晰,学生充分认识到卖矛和盾的人语言上的自相冲突,无法自圆其说。学生发现自相矛盾的问题后,不停留于发现矛盾,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推进思维,帮助卖矛和盾的人解决“自相矛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

二、增强思维张力,在体验中思考“矛盾”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深层思维,直击故事背后的思考,感悟启示或道理,从中获得自己的思维。同时,教师创设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将学生获得的矛盾思维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思考问题方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获得真实体验,培养学生的矛盾哲学思维,从而增强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交流故事中的感悟

故事中深藏着道理。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透过故事,感悟启示或道理。老师组织学生思考:文中卖矛和盾的人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理由前后抵牾,故“其弗能应也”,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平时说话做事要前后呼应,不能自相矛盾。明白说话和做事要把握好“度”,不能言过其实。

2.分析生活中的故事

教学中,教师从故事走向生活,例举了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故事,请同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事例,画一画思维导图,展开人物的思维过程,说说其中的“自相矛盾”。

课件出示:

  1. 电视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 姐姐身体肥胖要减肥,每天吃大量的高热量零食。妈妈提醒她:“你要少吃零食,这样才能减肥。”姐姐理直气壮地说:“多吃才有力气减肥!”

5fc49b883bb05_html_57d0561b1effb152.gif

课件出示图1


(学生思考并画思维图,见思维导图3、4)

5fc49b883bb05_html_92073911e49013c1.png5fc49b883bb05_html_e41c0686025f1d82.png

思维导图3、4


师: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思维图,并说说你的思维过程。

生1:广告中“今年过节不收礼”,意思是说一件礼物都不收,“收礼只收脑白金”是说收了礼物脑白金。不收礼和收礼之间产生了矛盾。

生2:减肥要合理饮食不多吃,多吃就会长胖增肥。减肥与多吃就自相矛盾。

3.说说自己的故事

“自相矛盾”的故事常常发生在学生身上。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类似自相矛盾的事例,让学生从别人故事中获得的感悟和思维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解决成长中的矛盾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也有类似自相矛盾的事例吗?

生1:我平时上网查资料,看新闻,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习。但是渐渐地迷上网络,整天看视频,玩游戏,影响了学习,妈妈禁止我上网了。上网和学习就成了一对矛盾。

生2:我的字写得潦草,妈妈安排我每天认真红字练半小时。我每次都是胡乱写一页,结果字越写越丑了。

生3:我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珍珠奶茶、蛋糕,吃甜食能让我开心。可是最近身体过度肥胖了,医生建议说我少吃甜食,糖吃多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

师:从同学们交流的自相矛盾的生活事例中,你有什么启发呢?

生1:生活中处处有矛盾,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

生2:我们要学会思考,深入分析,积极解决矛盾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

生3:解决上网,吃甜食的矛盾问题是要把握好“度”,这样我们就能同时拥有健康和快乐。

教学中,学生通过从故事中感悟启示,从课文延伸到生活,从他人推及到自己。学生从具体事例的体验中发现矛盾,思考矛盾,分析矛盾,合理推理,解决矛盾。学生的思维被鲜活的事例激活,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增强了思维张力。

三、总结阅读方法,思维在运用中升华。

教学中,学生从文中读懂故事,梳理人物思维,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思维不断被唤醒,不断升华。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举一反三,把方法运用到更多的阅读中,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1.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一回顾课文《自相矛盾》的学习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学生明白阅读中展开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画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发现文中人物思维中存在的问题,隐藏着的信息。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对现实生活中相似情况的思考,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拓展学习资源,小组合作汇报。

课文《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韩非子》里还有很多的小故事,如广为流传的《郑人买履》《滥竽充数》《守株待兔》《智子疑邻》等,这些故事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哲学智慧。教师组织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运用今天学到的阅读方法,选择《韩非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小组学习成果进行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请四人小组成员一起上台作学习成果汇报交流。先请第一小组交流《智子疑邻》。

生1:这是我们小组一起画的思维导图(见思维导图5)。

5fc49b883bb05_html_744b251c213001cc.png

思维导图5


这家人的儿子和邻人之父都认为:墙倒未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这家人想:果然被儿子说中了,墙倒没有修,财物被盗了。邻居老人知道我家墙倒未修,一定趁机从破墙里进来,偷走了我家的财物。我家的儿子真是太聪明了,怀疑是邻居老人偷了我家的财物。

生2:家人根据儿子和邻居亲疏感情不同,主观地对同一现象作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的结论不尊重事实,是错误的结论。

生3:生活中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妹妹在家里玩捉迷藏,我藏在柜子里,不小心打碎了玻璃杯。妈妈下班回来,发现玻璃杯碎了,大声训斥妹妹:“你又把杯子打碎了,上次也是你在家里玩着玩着打碎一只杯子。”妹妹吓得大哭,我趁机溜进了书房。妈妈根据以往的经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生4:我们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寻找证据,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会伤害到无辜的人。

(其余小组依次上台作汇报交流)

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同时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合作共读《韩非子》中的小古文,展开故事中人物的思维,发现并思考其中的问题,用思维推动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事例再次深入思考。学生从古人的思维中获得智慧,思维在运用中升华,真正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学生。


参考文献:

主编:温儒敏 陈先云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五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开发中心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

作者简介:

童国萍 (1980.1-) ;女;浙江省绍兴市;汉族;小学教师;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