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李淑艳

衡水市枣强县唐林镇倘村小学 053100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是一种常见题型,这类题型的出现是为了检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全盘讲解模式,为学生深入分析题目,提供具体的解题步骤,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过高,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现代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扭转观念,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由此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学生在解应用题出现的问题分析

经过观察发现,由于小学生还处于知识的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应用题解题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比如大多数小学生一遇到应用题题目就会直接去进行解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认真地进行审题,导致他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能没有充分的理解题意而出现解题误差。在没有认真审题的前提条件下,有些学生很有可能会忽视题目中关键要点的提示,被一些迷惑性的信息所干扰,导致解题出现失误。其次,一些学生在解应用题时的思维比较固定,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了一种固定的解法,学生会直接记忆这种解题方法,在遇到新的题目时按照教师提到的解法来解答应用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让学生陷入思维僵局,影响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二、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的探讨

(一)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解题习惯,注意审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直接带学生简单浏览题目,然后让学生分析应用题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去认真梳理题目中的条件,导致学生一遇到题目时就会直接想要解题。在这种情形下,容易让学生忽视题目中的一些重要条件。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先认真地进行审题,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如题目为“买五支铅笔要3.5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8只需要多少钱?”在遇到这一题目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去找出题目中的不同数量关系以及所有的条件,根据条件来解决题目。在这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学生求出18支铅笔所需的价钱,那么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求出每一支铅笔的价格,在求单支铅笔价格时,学生可以直接通过“买五支铅笔要3.5元”这一条件列出算式,从而求得单价。在求得单价之后计算出18支铅笔的价格。通过这样的解题习惯培养,让学生在解应用题之前先有条理地列出算式,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二)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提升能力

经过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出现了明显的教学思维误区,如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基础较差,所以自己在课堂上需要采用讲授教学法,为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所有信息,让学生被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狭隘教学思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更加透彻地掌握应用题中所涵盖的一些公式定理,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会遇到工程类的应用题。如“在完成同一项工程时,甲队需要10天,而乙队需要15天,如果两队进行合作,需要多少天?”在遇到这一题目时,教师不要急着为学生分析题目,让学生按照自己之前所讲解的解题步骤进行尝试,从题目中进行分析。题目中是问两队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在解决这一题目时,学生需要找出工程的总量,然后求得甲、乙两队每天能够完成的工程数量,将总量除以数量,才能够得出具体的天数。按照学生的思路,学生可以在解题之前把一项工程设为一个具体的单位“1”,求出甲、乙两队每天的工作量,最后求出天数。在在这一教学方式下,学生有了更多独立探索的机会,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高效解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比如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为学生讲解固定的解法,在遇到新的题目时,让学生采用固定解法,减少学生出错的频率。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解题思维较为狭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让其在解应用题时选择更加实用的解题方式,灵活解题。如在数学应用题中经常会出现典型的相遇问题, 提到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给出了两个物体的每小时行进速度,让学生求得这两物体相遇时间。在遇到这类问题时,以往教师都会为学生提出具体的公式,因为相遇时间就等于总路程除以A的行进速度加B的行进速度。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公式来进行解题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其他的方法。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有的学生想到了通过图例的方式进行分析,在图例中可以把数据变得更加直观化,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清晰地找到解题方向,把复杂的相遇问题得更加简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置更多新颖的应用题目,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养成开放的解题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林元.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1):102. 作者简介 李淑艳,汉,籍贯:衡水市枣强县唐林镇,女,1967年8月,大专,中小学一级教师,小学数学,衡水市枣强县福瑞祥南区,0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