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设计点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公开课设计点滴

高亚丹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摘要: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过程,结合实际工作案例完成教学内容,注重拓展延伸课内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信息化教学

根据学校“骨干教师为全校进行高质量的公开课教学”的要求,我参加了2017年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公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是《水工建筑物》课程中关于水闸的类型、组成和闸室的布置与构造。

本次课的教学理念是“四主一核心”,整节课以学案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全面,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时刻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率较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一、以学案为主线,教学过程全面

(一)知识铺垫,创设情境

本次课是《水工建筑物》课程中第一次学习第四章《水闸》,第一节水闸的类型和组成,第二节闸室的布置与构造的内容,为了使学生对水闸有直观的印象,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情境教学法,先安排学生参观了通县北关闸、榆林闸,并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相关水闸实地调研,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直观印象之后再进行的课堂教学。因此,新课引入是学生回顾上次课的现场参观, 讨论水闸的类型、作用和组成,让学生结合参观过的通县北关闸、榆林闸做一些有关水闸的简要介绍,学生通过讨论课前准备的水闸资料,结合亲眼看到的水闸进行学习,直观生动,创设一种情境教学氛围,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活生生”的水闸事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使学生产生强烈了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认知兴趣。

(二)升华理论,探索新知

在教学中重视概念从实际问题引入,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现场参观,对水闸的作用、类型和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形成严谨的科学概念,还需要提炼升华。概念的形成是学生认识上的飞跃,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思维活动。通过学生储备水闸知识的回顾和逻辑整理,学生归纳出水闸的作用;结合参观的北关枢纽拦河闸和分洪闸实例,读图“北关分洪枢纽布置图”,使学生明确了水闸的类型,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学以致用,学生印象深刻。

(三)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拓展延伸是运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其差异,求同存异。适度的拓展开放,为学生打开了思维的疆域,课堂由此而生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用实践检验知识,并能举一反三的能力。教材中有关水闸内容的介绍都是典型的传统的水闸型式,而实际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景观的要求,实际中有不少新型的水闸型式。例如东水西调工程上的连拱闸、液压翻板闸、北关新拦河闸,具有闸的功能,又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景观,让学生观看这些水闸的照片,既延伸了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获得更多、新、奇的答案,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养成。

(四)课后实践,学以致用

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让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证所学知识与其来源——社会实践不致脱节,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或回到实践中去。学习完本节课的基本理论内容后,理论结合实际,课上让学生分组读比较简单的水闸设计图,能看懂设计图上的一些基本内容。水闸是《水工建筑物》课程中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北京地区比较常见,以后学生在相应岗位上也会碰到,因此,布置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永定河滞洪水库中拦河闸、分洪闸、连通闸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在北京防洪的重要性,并安排相应课时让学生读懂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永定河拦河闸的设计图,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理解新知识后,还需要通过练习加深理解,使知识转化成技能,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同时它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起着重要作用。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效率。从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的整体优化原则出发,恰当地、多样化地设计出最优化的课堂练习,使之成为教师利导、学生乐学、教材优用、教学省时高效的最佳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检测题

巩固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中,只有当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今后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课上学习完相应的基本理论之后,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自测,充分发挥手机的学习功能,让学生在手机上做测试题,并让学生截屏上交测试结果,检查学习效果。还及时让学生做纸质的看图填空题,并让同学两两交换互评成绩。检测题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水闸的作用、组成基本理论;通过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相,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综合考量自己,从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并且通过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有效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组装模型

课堂练习的设计如果不具有多样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很难保持久的兴趣,因此,设计课堂练习不仅在题型上力求多样性,还注重实践性,创造性,让学生在愉快而富有挑战性心态下完成知识的构建,体验探究的快乐。我利用可拆分的水闸模型,让学生指出水闸模型中各部分的名称并明确各部分的作用,进一步巩固水闸的组成。并让学生分组组装模型,既巩固了教学重点,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分组读图

教学是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学懂并运用知识于实际,学会基本技能,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上学习完基本理论之后,分组读一张水闸设计图,同学相学互问,教师巡视答疑。学生在真情实境中体验了图纸表达的内容,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

三、利用信息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传播的时代,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校园学习平台

校园网是教师和学生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当今学生都是网络达人,利用好网络资源既能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又能扩充课堂知识容量,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次课中我利用学校六楼信息化演训室的网络,在学生的手机端发布了一些水闸相关的动画、微视频、检测题,拓展教学空间,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点,供学生课上课下学习。

(二)手机移动教学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合理利用好手机可以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让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观摩学习、做题,这样不但利用了手机的便捷性,使他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完水闸的基本理论知识后,我在班群里发二维码链接,让学生通过扫码或识别二维码,在手机上做十道检测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做完后,把结果截图传到群里,全班同学可以互看,并且还能“点赞”,学生还可以反复做题,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仿真软件的应用

一些工程建筑物,有条件的话可进行现场的观看教学,没条件的话利用仿真软件,使学生对学习对象的认识更加直观和具有针对性,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本次课虽然学生已经参观过水闸,但是实际参观中水闸的地下结构是看不到的,不全面的,而本次课利用水闸仿真软件能够完整的看到水闸应用中水上水下,地上地下的全貌,直观生动,通过惟妙惟肖的水闸整体三维仿真动画,上课由过去的“说书”上升为看“现场直播”,信息传递的效率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高了。

(四)微课及教学视频的应用

微课及视频资料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学生看得更清楚,感受更真切,便于接受、理解和掌握。本课的重点是水闸的作用和组成,而水闸各段的组成部分名称繁多,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讲解,学生不易记住各部分的名称,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学生通过观看上游段、闸室段和下游段的动画视频及微课,掌握了上游段、闸室段和下游段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并且在观看了水闸的三段动画视频之后,再播放水闸的整体三维仿真动画,从局部到整体,从外部到内部,从静到动的教学顺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闸的各部分组成和作用。并且学生利用六楼信息化演训室的网络在手机上多次反复观看学习,这样对于课上还没消化吸收的知识,课下也有条件学习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

采用信息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处理有更清晰的认识,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讲授者,还需要把握应对各种教学资源,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课上课下对老师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在这次公开课的精心准备过程中,自身的信息化知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从公开课中我感悟到,新时代的特殊教育需要探究性的教师,需要自身不断地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不断努力,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