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绘本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0
/ 2

小学低段绘本教学

苏丽丽

宁夏银川市二十一小学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儿童绘本以其奇幻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深受小学阶段儿童的喜爱,在欣赏儿童绘本的同时,也给儿童以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大量相关资料显示绘本研究的方向是关于孩子精神世界的构建、稳定孩子的情绪等。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阶段,美术教学不仅能够从精神层面让学生了解艺术、提升审美能力,还能从能力层面拓展学生的知识层次,丰富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儿童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的书籍,具有优秀的图画与故事内容。而且优秀的绘本故事内容简练、积极向上。绘图部分更是追求绘画的技巧与风格,图画精美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美术的乐趣,促进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开展小学低段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二年级;美术教育;绘本教学;有效策略

一、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开展绘本教学的价值

绘本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书籍,主要通过图画来进行知识的传递。而儿童绘本是专门针对幼儿及儿童阶段所创作的书籍。绘本以丰富的图画与有趣的故事内容来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看绘本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并同时体验到绘本的艺术美感。绘本正是契合儿童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审美水平而进行创作的,它目前已经成为儿童阶段普遍都会阅读的书籍。小学低段学生从其身心成长特点来看,还是处于儿童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小学生感知世界的基础阶段,也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阶段。但抽象思维仍是小学低段学生的主要思维模式,在小学美术课上,如果教师单纯的带领学生欣赏比较复杂的作品,教授学生绘画技法,让学生临摹会影响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儿童绘本内容简洁图画包含有具象与抽象双重特点,书中人物、景致丰富生动,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现阶段,随着新媒体环境的发展,儿童绘本的形式日益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纸质绘本,还出现了数字绘本、有声绘本,3D绘本等。部分儿童绘本采用了立体插图的设计,当儿童打开绘本时,书中的3D插图会随之展开,儿童可以通过触摸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因此,将绘本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提升小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阅读、欣赏绘本的过程中促进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开展绘本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灵活的引导学生临摹绘本插画

小学美术教学最基础的基本功就是临摹,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绘画的技法与技巧。教师在安排学生临摹之前应先向学生介绍绘本插画所运用的绘画材料、绘画风格、构图技巧以及绘画色彩搭配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了解绘本插画的绘画方法。在随后的绘本临摹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理论内容灵活的融入实践操作中,体验到临摹绘画的乐趣。在实践一段时间的临摹绘画后,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绘画技巧与绘画表现力,这对学生后期自己进行绘画创作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除此之外临摹绘本还能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生活上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二)在“新课讲授”环节应用绘本教学

将儿童绘本应用于新课讲授的教学环中,可以在讲解概念时,利用内容中带有基础色彩知识的儿童绘本,通过知识讲授的方法进行色彩教学。儿童绘本的使用会使课堂更加灵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高,提高了色彩学习效率。在随堂欣

赏环节中,所展示的作品应当是具有参考性的,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绘本中画面精美的插图,巩固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美术知识,提高儿童的欣赏能力。以《漂亮的包装纸》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新课讲授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儿童绘本《小蓝与小黄》的插画内容讲授概念,学生在操作过程时,运用蓝色与黄色为什么会调和出不同的绿色?这些颜色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小学低段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色彩知识。

(三)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绘本教学在小学低段美术课堂中发挥作用对于每个孩子都不尽相同,有些较慢的学生需要加强引导或者改变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因此,在绘本故事的选择上非常重要,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比如设置表演活动,若在表演前学生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无法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真情实感,遇到搞笑环节,哄堂大笑,并没有达到教育意义,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安排且不能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可以分阶段安排学生表演,这样既不会担心有的学生被遗漏,也不会担心达不到教育意义。同时教师也需要对绘本故事熟读于心,才能较好的指导学生,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达到安排表演活动的目的。

(四)利用童话绘本拓展实践活动

绘本拓展实践活动的教学是结合了学生的作品,将优秀绘本故事展示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话剧表演。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孔雀》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话剧表演,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加。通过介绍孔雀的种类及生活习性等相关常识,并欣赏孔雀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孔雀的造型美、色彩美、花纹美,发展小学低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美的能力。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绘本故事以动物形象作为主人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孔雀的头饰,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加了趣味性。此外,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大多勇于表现自己不怕出错。通过绘本故事的续写和绘本故事的情景再现进行表演,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美术课堂的乐趣。对于孩子来说写故事就像是在叙述一个自己希望的样子,使自己的作品不仅是一幅作品,了解每幅艺术作品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故事,原来作品也可以充满情感色彩,对理解美术欣赏课也是有所帮助的。经过长期的练习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观察力、注意力、创造思维都在逐渐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普及,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探索出其在小学低段美术教育中的更多用途,让绘本中蕴涵的文化、艺术、美育价值,都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促进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发育发展。将深受儿童喜爱的绘本作品作为优秀的教育资源,更好地应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萌萌.浅析绘本对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