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管”、“育”结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7
/ 1

浅谈初中班级管理中的“管”、“育”结合

肖煌辉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福建漳州 363123


一、前言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班级管理要针对学生成长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一方面要严格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柔性管理,体现人文关怀,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管”、“育”结合是新时代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两者缺一不可。为此,只有做到严格管理,以管促育;自我管理,观众有育;以人为本,管育结合。这样才能更有效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

二、如何进行“管”、“育”结合

(一)严格管理,以管促育

初中生大多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弱,部分同学还有个性强,习惯差,甚至逆反心理等现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要严,育人要勤。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一经制定,要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让大家理解、熟记,以及落实到行动中。第二,制度执行要严格、公平、公正,不徇私情,秉公处事。第三,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奖励;对犯了错误的同学要严厉批评,决不能马虎从事,草率处理。除此之外,在表扬和批评的同时,要做好、做细思想工作,引导他们形成守纪律、守规矩、明事理的好学生,最终达到育人的效果。

  1. 自我管理,管中有育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句话说明了: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是单存为了管住人,而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所说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更是自我管理的主人。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给学生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平台,让他自由去发挥。这样会收到“不教”和“不管”的良好效果。

1.共同组建班干部队伍

班级管理,班干部队伍扮演重要的角色,对班集体有以点带面和以面代面的重要作用。要组建一支好的班干部队伍,一是细心观察学生表现情况;二是深入学生当中,听取意见;三是自我推荐;四是通过民主选举,拟定人选;五是结合班主任意见,确定人选。通过多种学生认同的方式组建班干部队伍,学生会比较配合班干部管理工作,班干部工作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这样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体现学生主体。

2.共同制定班规条例

班干部组织全体同学讨论、协商制定符合学校、年段、班级实际情况的班规条例。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民主意识,使学生成为班规的制定者。这样学生会更清楚的认识辩解是非对错,也更愿意去遵守规定,对犯错后的处罚也能心服口服,无形中培养了自我管理能力。

3.凝聚监督合力,发挥主体作用

班规条例,全班每个人都要遵守,班主任也不例外。而且,班主任应以身作则,班干部也要起好带头作用,互相监督,共同维护班集体。通过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班级是大家的班级,班级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每个人积极主动参与管理,从而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师生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班集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三)以人为本,管育结合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在制定工作计划、班规条例、组织活动、处理日常事务等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心里诉求。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工作具体操作过程中,既要关注制度的落实,也要关心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班主任管理工作琐碎繁多,不能为了“管人”而“管人”,要做到管育结合,将管育意识贯穿在教学管理之中。例如:班级文化、班规条例、主体班会、班级宣传栏、班級卫生、黑板报以及各种课外文体活动等,都需要将“管”、“育”有机融合,合二为一,管中有育,以管促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 结语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的模式因人而异,管理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想要管好一个班级,应该在方式方法上开拓创新,转变传统的只注重管人的管理理念,将“管”、“育”

结合,坚持用“管”去耕耘,用“育”灌溉,这样才能让班级管理更加有效、有爱、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