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3
/ 2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张霞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气化街小学 030020

摘要:新时期,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更为深入人心,同时也更加强调及迎合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而其中,汲取、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不仅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更是提升学生德育水平及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更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与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与探索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希望基于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同仁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过度依赖教材,按照教学的内容及计划来步步为营的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样虽然能够使教学过程看上去更加有步骤、有秩序,但是由于内容与形式的单一,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与理解,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多元认知的形成,也阻碍了学生视野的发展;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仍然秉持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及方法,在教学中采用主导式、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氛围较为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效不尽人意。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引领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多元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充分明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精准定位才能够精准实施,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与保障。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重要教育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传统优秀文化博大精深、独具魅力,是无数先辈智慧的结晶,更凸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当然也成为指引一代又一代人们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当前,传统优秀文化在这个高速发达的现代化社会仍然具有时代价值,仍然具有被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不论我们的生活条件获得了怎样的改善与提升,物质条件的充盈的同时,还需要精神世界富足。为此,传统优秀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内容,尤其在重建精神世界的过程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有效渗透传统优秀文化,让学生在传统优秀文化的精神与思想引领之下茁壮成长。例如,勤俭节约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将其融入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就有利于小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1.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动力源泉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价值观的集合,更是方法论的集合。换言之,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指引,而这种指引不仅有思想上的,还有行动上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年龄尚幼,还没有形成完全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通过渗透与引进传统优秀文化,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思想价值观上的引领之外,还能够更好地指引、指导他们的日常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小学生树立好榜样,这样小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的过程当中,就能够减少非常多的麻烦,并且为了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形象达到吻合的目的,小学生便会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变得更加努力,所以我们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动力源泉,并且,这一作用还能够在小学任课教师的身上体现出来。

  1. 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心理支撑,更是中华民族在充满竞争的时代中始终争得先机,甚至是立于不败之地,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尤其是小学生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不仅仅可以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正确的指导,而且还能够给予他们强大的动力,能够促进小学生向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进而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对于小学生未来的成长也是具有比较大的裨益的。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趣读成语精髓 传承中国智慧

成语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精华部分,可以说是传统文明智慧的活化石。与此同时,成语简练易学,同时蕴藏智慧与文化,而且对于小学生而言接触成语的机会也比较多,对于成语也不陌生。所以说,我们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组织引导学生趣读成语,在趣读之中激发兴趣,找到精髓,传承中国智慧。比如在“诚实守信”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们可以将学生划分学习小组,各小组来搜集和整理相关成语,比如“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一诺千金......”,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位学生都能够切实参与进来,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而且也在自主探究与理解的过程当中,加深了对成语的理解,而且还能够从中深入感知到精神与文化实质,实现智慧的传承。

(二)巧用寓言故事 弘扬传统美德

寓言故事通俗有趣,深受小学生喜爱。当然,我们也可以巧用寓言故事,来弘扬传统美德。举例来讲,同样以“诚实守信”这部分教学为例,我们可以选取的寓言故事有很多,传统优秀文化当中包含大量与此有关的寓言故事。其中,就比如商鞅“立木为信”这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该故事内容为“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人心惶惶,秦国商鞅为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放一根木头,并许下了诺言,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围观者无一相信也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升至五十,此时有一位勇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于是商鞅果然遵守立刻赏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有助于商鞅变法接下来在秦国的快速推进,而该编发也使秦国逐渐走向强盛,最终统一中国”。当然,也有反面的故事,比如“烽火戏诸侯”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当中,更深刻的感知与理解传统美德。

(三)挖掘民俗文化 增强民族自信

民俗文化是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集合,也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将这些丰富多样,而且极具生活化与吸引力的民俗文化加以引进并渗透。比如在“庆祝各种节日”这部分主题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网上搜索并播放一些地区庆祝比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各自描述自己和家人庆祝节日的方式与故事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学习,更好地感知民俗文化的魅力,也能够由此进一步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与平台。当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中,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更要能够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由此一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就需要创新跟进,积极寻求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及学科成效发展的有效抓手,比如传统优秀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既可成为小学德育的动力源,也有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参考文献:

[1]杨志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贵州民族报.2020(04)

[2]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02):34-36

[3]吴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的缺失与回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4):58-61

[4]章乐.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18(08):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