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3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王学镇 王琪

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面临新的瓶颈。为改变我国教育发展乏力、经济发展速度超脱文化发展水平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中的方方面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根本目的。[1]本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当下课程思政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提供新视野。

关键词:课程思政;路径;教师;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三全育人”的新格局。[2]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逐渐减少课程学习任务,缩减学习时间,形成主抓专业技术知识学习、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培养缺少主抓手。总书记在多次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理想信念坚定、精神风貌好的“四有新人”起着关键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受到课堂时长、课程性质的限制,在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方面表现出乏力的一面。因此,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抓好“课堂”这一实施教育的主阵地。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其他每一门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守望相助、齐头并进的机制,共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协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利用好大学专业理论课教学课堂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首要思考的问题,大学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课堂学时多,学习跨度长,理论内容丰富的特点,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传授、技能教学、能力培养的整个过程,适时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让多种多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灵活结合,在不分彼此的状态下让学生在增长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精神方面的拔高,既培养了学生专业素养,又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情怀,让学生成长成才也要成为全面人,最终做到全面综合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新时代建设的“弄潮儿”。[3]

一、课程思政基本内涵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搞好课程思政建设,就必须要回答课程思政是什么、为什么叫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怎样去做好课程思政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笔者通过对习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的论述、会议报告收集整理,以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从而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建设对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认识。

基于思考总结,对上述三个问题做出以下回答:所谓的课程思政,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教育界新起的新型教育理念,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在实施思政课程教育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全新格局,与思政课程双轨平行共同推进大学生德育进程。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新契机,为探索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4]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教育不能一成不变,依然按照传统教育模式实施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师生既是中国发展的践行者,也是中国发展成果的享受者。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高校必须探寻一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道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当前课程思政面临的困境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种种问题逐渐出现,教育改革中的新矛盾逐渐成型。

(一)制度不完善,教师实施无章可循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欲绘成竹,胸有其形。制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和基石,要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科学有效推进,衡量课程思政的建设程度,就必须先完成建章立制这个环节。[5]

在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的整个工程中,首当其冲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清晰明了的制度体系,通过在制度建设中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想要课堂教学具有什么样的操作性、形成什么样的效果,在制度中就可以体现出来,要想让高校专业理论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就必须要通过制度来保证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教师队伍思想认识落后,思政教育水平不高

课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而教师又是这个过程中关键的关键。课程思政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相关的经验甚至是理论尚有缺失,一线教育工作者是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是实践者,在课程推进、建设效果,实践理论来源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往教师坚持“干一行,专一行”的思想理念,认为只要在课堂中将自己擅长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培养就交给专职思政课教师,自己只需要配合。非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种落后的思想认识,没有意识到课程思政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导致其在实施过程就成为了一个行动的矮子,表现出态度消极和敷衍、行动拖沓和迟缓。[6]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要改变非专职思政教师的思想认识,强化其思政教育责任。

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一)建立完整的科学制度,筑牢课程思政建设工程根基

从规矩中找出破解难题的新方法,以制度建设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思维。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制度是贯穿建设过程的核心与灵魂,规章制度是这项工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将制度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上至高校党委,到下至每一个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工作者都要重视,牢牢抓住制度这条准绳,做到常抓常新,及时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消灭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新矛盾;越抓越紧,坚持不懈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逐步进行完善。要在制定、执行、完善这样一整个动态的过程中让制度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在制度中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实施的目标、建设根本任务、开展建设的主要举措、实施过程中主要坚持的原则、实施主体责任等等,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基本遵循,通过制度建设解决全员意识不强、主体责任缺失、监督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组织实施过程中“松”、“懒”、“软”等诸多问题,切实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让制度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维、新选择。

通过制度建设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环节,实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在建设过程中肯定教师的辛苦付出,保证教师工作福利待遇,优先给在一线实施课程思政工作的教师提供资源。让“第一个吃番茄的人”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由浅入深将高校施加给一线教师外在的压力转化为教师自觉的内生动力,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思政教学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专业课教师先认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坚信马克思主义,才能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才能为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所以要改变以往“教书匠”的传统认识,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政知识、充实思政资源、开拓思政视野,做到不仅能够教书,还能够在教书的过程中锤炼学生品格。

要坚决摒弃简单的组装拼接的做法,在课程思政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是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添加几个思政领域的案例、通过给学生讲几个经典的故事,企图通过简单拼凑思政元素到课本章节的方式给学生硬性灌输心灵鸡汤。这些教育方式就如同一滩死水,不但不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而会造成机械死板、尬言尬语、死气沉沉的课堂局面,让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以往,作为一名教师,要给人一碗水,首先要自己有一潭水,然而在新时代的今天,教师仅仅有“一潭水”已然不够。负责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的教师要完成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首先就要自己接受教育,学习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技巧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灵活加以运用。通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站位、养成过硬政治素养、筑牢扎实政治功底、建构教师大局意识,自觉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育整个过程,把爱国主义教育、三生教育、三观教育同知识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在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同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切实将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落实到每一节专业课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 欧阳登科.学习重要讲话精神种好教育“责任田”[N]. 长沙晚报,2017-08-22(010).

[2] 邓先宝,樊理山,张国兵,王美红.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定位[J].管理观察,2017(35):112-113.

[3] 王文艳.浅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J].现代交际,2019(16):116-117.

[4]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J].党课参考,2019(13):22-52.

[5] 白洁.我国高校课程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5.

[6] 吕艾洁.职高学校教师绩效考核问题与对策的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王学镇(1996-),男,云南文山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王琪(1997-),女,云南昭通人,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