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评价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价值

热西旦 ·扎克尔 刘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要】 目的 分析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其中,给予饮食控制及别嘌醇等药物的传统治疗为参照组,在饮食治疗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治疗的为研究组,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尿酸,肾功能,副作用进行定期检查和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患者治疗后生化治疗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对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非布司他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引发的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慢性肾脏病;非布司他;临床价值;治疗效果

慢性肾脏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超过3月,包括出现肾脏损伤标志,或有肾移植病史,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3个月。近年来,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界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慢性肾脏病在当前阶段无法根治,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目标在于延缓和控制疾病发展。慢性尿酸性肾病在我国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病,通常有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所致。血尿酸水平控制不好,可能加重肾功能损伤,进展为慢性肾衰,高尿酸血症也称为通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形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及肾间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以及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等。在临床治疗时,降低和控制血清尿酸的升高,能够有效的缓解肾功能进展。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生成的主要制剂,有研究表明,和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非布司他的应用能够提高治疗效果[1]。鉴于此,本次研究分析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非布司他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纳入标准

病例诊断参照 “肾脏病学”中的标准,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属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血尿酸>420umol/l,尿PH<6.0。慢性肾脏病合并的高尿酸血症[2]

1.1.2排除标准

由于血液病或噻嗪类利尿药引发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

1.1.3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患者年龄在51-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2±4.21)岁,体重在49.7-61.5kg之间,平均体重(52.6±3.4)kg;研究组患者年龄在5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63±4.16)岁,体重在50.5-62.2kg之间,平均体重(56.1±4.1)kg。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模式。每日给予饮食控制即低嘌呤饮食,控制蛋白摄入量,多喝水,口服碳酸氢钠及别嘌醇等药物治疗。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调整。

1.2.2研究组

研究组在饮食控制即低嘌呤饮食,控制蛋白摄入量,多喝水,口服碳酸氢钠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治疗。初始阶段,给予非布司他40mg每日一次,两周后观察患者血尿酸水平,如仍在420μmol/L之上,再将剂量增加为80mg每日一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5f4dff338a1f4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表示等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时即为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水平

研究组治疗后的血尿酸、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水平对比(5f4dff338a1f4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组别

例数

血尿酸

血肌酐

血尿素氮

参照组

35

521.71±64.21

293.71±56.16

15.81±5.12

研究组

35

292.43±58.32

265.43±53.61

13.02±4.24

t

15.638

2.155

2.483

P

0.000

0.035

0.016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出现皮疹、血细胞减少、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参照组共9例,发生率为25.7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有显著差异(x2=5.285,P=0.022)。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长,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包括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及间质疾病,其中慢性尿酸性肾病比较常见,且具有病因复杂、病情反复以及病程长等特点,在疾病晚期可引起血肌酐升高与高血压等症状。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痛风患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痛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及病死的住院原因之一。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细胞外液尿酸盐超饱和状态,是一种极具隐匿性的严重代谢类疾病。肾脏作为尿酸的主要排泄器官,高尿酸血症的出现,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3]。随着全球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临床治疗药物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非布司他就是临床常用的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非布司他,属于非嘌呤类似物,既可抑制还原性黄嘌呤氧化酶,也可以抑制氧化型黄嘌呤氧化酶。因此,非布司他抑制尿酸合成的作用,大于别嘌醇[4]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数据均低于参照组,证实了非布司他在治疗中的优势,而极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充分说明了非布司他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并发高尿酸血症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行非布司他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不良反应少,具有推广价值。有效控制慢性肾脏病合并尿酸性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积极治疗合并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静.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效果观察[J]. 北方药学, 2018, 15(3):125-126.

[2]徐力, 陈文莉, 李永霞. 低剂量非布司他对中重度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J]. 广东医学, 2018, 39(7):135-139.

[3]咸伟, 董吉, 周朝阳.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和机制分析[J]. 药物评价研究, 2019, 42(3):154-157.

[4]龚书豪, 卢婉君, 欧阳柳荣,等.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疗效及对肾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 天津医药, 2018, 46(10):110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