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刘文超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白蝉镇博爱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学习过程就是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要使教学过程变为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并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体会和享受探索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知内驱力,由“乐学”进而达到“会学”,这才是“主动学习”教育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创设情境;主动学习;参与;引导;感悟

引言

自主学习能力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名人说过:大脑不应该像一个容器一样被填充,而是应该如一把点燃的火把。开创一些有参与性、自由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真实的学习感悟,并能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二次加工,放飞自己的思维进而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学生主动学习代替了由家长和教师“强迫”学生学习,学生自己对知识有强烈的学习愿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性。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使学生在参加数学教学活动时有比较好的注意力并且更愿意去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主动参与学习是培养有创新理念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当下数学课堂中刻不容缓的目标应该是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并着手改变老旧的教育行为。特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1.1更改示例和练习的表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科书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课本中的内容丰富活泼,并且来自于学生能接触到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然而缺点是画面、例题都是静止平面的,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仍然要在别的地方下功夫,如果把这些静止的画面、例题变为动态或者加入更多趣味,要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就不是难事了。

1.2创造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兴趣

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创建出合理的问题场景,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有挑战性,而且是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要理解数学教材,并能根据教材内容中的规律和方法去衔接和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利用数学独有的特征去创造出一些恰当的问题情境。例如,在讲解如何利用加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展示出一组兔子在野外采摘蘑菇的图片,并询问在图片中有多少只小野兔。学生如果在刚上课看到这张图片,会立刻从散漫的状态中回归课堂,开始仔细观察和讨论,随后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结果:比如,左边的8只兔子和右边的7只兔子,共有15只兔子;10只白兔加上5只灰兔;除此之外,细心的学生还会发现,看见眼睛的9只加上看不见眼睛的6只,弯耳朵的加上不弯耳朵的,看见尾巴的加上看不见尾巴的。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比较巧妙和新颖的形式,去表达和思考相关的数学活动,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积极思考。

2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心向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心向,其关键点便是抓住学生心理机制的中心———情感。只有让教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使他们真正产生学习的需要,他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1倾注教师热情,感化学生

没有教师的乐教精神,很难启动学生的乐学情趣。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以自身饱满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感染、激发学生,充分运用语言、表情和体态,把教学内容赋予情感色彩。另一方面要实行教学民主,努力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真诚地热爱和关怀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他们,营造出一种融洽、民主、互助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满足感,从而由信赖教师到迷恋数学的学习。

2.2展示数学魅力,吸引学生

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能照搬课本上的现成材料,而应力求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陈旧的材料时代化。其次,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3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在学生学习数学中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导致部分学生遇到疑难数学题时便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动手能力的办法,引导学生在看问题的时候,可以从简单的入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教师可以使用七巧板进行教学,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不一样的图形,尽可能拼出不规则、不常规的图形,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的想法进行拼接。然后,教师让学生算出自己所拼图形的面积大小。让学生发现不一样的形状,是不是面积相同,为什么大家拼出来的形状相差甚远,面积还会是相同的数值。教师可以把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面积计算,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把面积计算出来,并引导学生:图形只是一个形状,而形状是可以改变的。动手能力的提高会让学生主动去解题,即使是自己不熟悉的方面,也能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动手能力是解决问题最迅速的方法,不惧怕难题的前提是,学生知道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事情的解决方式具有多样性,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是相互相关的,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解题过程的自信心。

4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教学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复杂的学科,学生的思考能力往往具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其举一反三,提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做好课后复习、课前预习的要求,使其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利用“传帮带”的形式,使学优生对其进行基础知识巩固和强化,提升其掌握基础知识的效率。这种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把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只要好好听教师讲课就行,教师说的、讲的,一切都是对的,根本没有错……这样便使得学生的主动性无从发挥,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只是在教师的威严和纪律的约束下规规矩矩地听讲,被动地接收教师传递过来的信息,学生在内心深处的消极和厌烦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不妨改“一言堂”为“群言堂”。为此,教师要适时恰当地把握教学时机,同时选择一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的机会,从而能够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知道数学的价值,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教师要做到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冉启平.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学习[J].读书文摘(中),2015(7).

[2]陶振华.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想学、会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9).

[3]潘玉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