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1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黄冉

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335000)黄冉

【摘要】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为了让学生更能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利用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对于新课程来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从多个方面体现了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课程结构、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等方面,能够让高中化学课堂的课程结构富有弹性,课程内容更为丰富。在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只要处理好现实问题,才能让高中化学新课程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自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以来,众多教研人员与化学教师认真实行新课程的理念,贯彻新课程思想。为了组建全新的化学学习观与教育观,化学教师共同探讨了关于化学新课程的教育对策,充分把握化学教学资源,优化和创新教学环境,努力推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化学课上实施化学新课程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1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1.1教师观念有待提升。对于化学新课程,部分教师存在一定观望态度,对新课程含括的内容与思想未能深入探究,仍然是处于传统课程的固有框架下进行教学,传统的知识体系、评价方式与教学方法不可避免的会对新课程造成影响。

教师较于依赖教材、参考书、教辅材料等,很少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深入加工而留于表层,未能很好地利用身边具有教学价值与生动性的教学资源,很难将学生引入新课程的体系中,导致学生难以领悟新课程的内涵。新课程的改革少不了以高考为根基,明确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方向,而化学教师始终围绕以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大胆探索与尝试新方法,新课程的目标难以很好落实,学生未能解决相关化学问题和全民性化学知识。

1.2教学目标偏离知识体系。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以基础性为重点,是与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选修课程进行区分的标志。化学新课程必须把握基础性这一重要特征,意识到它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要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关联,又要为学生以后的选修课程做铺垫,但是在化学的实际教学中,“扩展”、“加深”的现象依然存在。高中化学的新教材是发现知识后的再现,强调学生自我探索知识,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同时教给学生认知方法,对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却十分混乱,一部分内容被相同整体条件下分割成块,由于间隔时间过长,造成教师不能合理安排课程。

1.3新课程的发展受现有资源的限制。许多地区经济相对广东、江苏等地较为落后,尤其是农村中学,其教学条件十分有限,化学仪器与药品相当匮乏;化学实验室不能合理配置,教师需要实验室演示难以进行,没有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计算机设备不足,网络技术未能普及。由于现有资源的限制,新课程的实施难以开展与保证。

2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对策2.1研究教学大纲并结合自身实际。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时,应该以提升课堂效率为主要目的,那么就需要深入研究化学教学大纲的主要逻辑和思路,同时,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征,制定契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也能够总结出效率更高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摩尔”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应该事先讲解其概念,再依据专业术语了解“摩尔”的更深层含义、固有定义等。学生如果有不明白的内容,可以主动向教师提问,或由教师点名提问,巩固定义的含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重难点。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范围较广,知识点较为繁杂,那么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依据化学的新课程制定新的教学方案,从化学基本知识入手,到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实验等,知识的相异也决定了教学思路的不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教学进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2.2于教学方式中利用新型科技技术。教师在化学课堂上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到最多的内容,同时还要充分增强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所传递的内容与信息是学生在化学课堂中的学习的主要来源,教师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是对于新课程开展的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愿望,结合当下先进的新型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显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不同程度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化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以此保证化学新课程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地更好实施。

参考文献1唐锡芳.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4(7)2杨丽娜.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化学教与学,2014(3)3杨晓丽等.高中化学新课程规范教学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育,201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