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内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社区内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观察

何秀珍

黄埔区九龙镇中心卫生院广东广州511356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内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在社区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自愿参与急救培训的居民中抽取90名作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培,并就其培训前、培训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率以及技能实践能力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①本组社区居民培训前的急救知识掌握率是28.89%,与培训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率97.78%相比较低(P<0.05);②本组社区居民培训前的急救知识掌握率是13.33%,与培训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率92.22%相比较低(P<0.05)。结论:社区内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肯定,可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对于急救知识的掌握率,并增强其急救技能实践能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社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当前,国内城乡中非医疗工作人员缺乏急救知识的情况十分普遍,因而需对社会成员有效灌输急救知识、急救技能,而在社区展开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是解决溺水、触电、烧伤以及脑梗死等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1]。本研究为明确社区内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对一组自愿参与急救培训的社区居民展开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现报道本组居民培训前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率以及技能实践能力指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取九佛家政服务中心、镇龙家政服务中心义工以及燕塘村社区居民共90例,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其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7.46±5.38)岁;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2例,高中37例,专科28例,大学10例。培训老师组成:急诊科主任一名,急诊科医师一名,急诊科护士长一名,主管护师一名,均为取得广州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师资格证的急诊科医务人员。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本组研究样本年龄均在18岁以上;②样本人群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③居民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且沟通、意识状态正常;④培训员学历在大专以上,并有超过5年的急诊经验,且表达、沟通能力良好,专业知识过硬;

(2)排除标准:①社区居民存在意识、认知、交流障碍;②社区居民拒绝签订知情同意书,或配合行为较差;③社区居民中途退出;

1.3培训方法

对本组社区居民进行简单急救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其急救内容、方法主要如下:

(1)具体内容:①如何初步评估患者呼吸、神志、脉搏跳动等生命体征,事发时如何拨打“120”急救救护车;②在急救医疗工作人员来之前,如何开放患者气道,如何展开心肺复苏等初级救生术;③对于因为意外事故而出现伤病者,如何清理伤口、止血、包扎,如何简单固定患者身体,如何正确搬动患者身体;④对于溺水患者,如何救治;⑤对于烫伤、烧伤患者,如何展开急救;

(2)具体方法:①合理安排授课时间、演练时间,可在每周六、周日的上下午分组、分批培训,并在学习完后,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居民们进行培训,让其互相交流,使其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②把急救理论、操作演练有机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具体化,确保培训人员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急救原理的前提下,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教授急救操作方式,并予以现场模拟演练,指导培训人员现场操作演练,及时纠正培训人员的错误。③就常见急危重症进行预防宣传,并宣传急救知识,在社区建立疾病预防、急救板报宣传栏,针对地区环境、气候变化等原因可能引发的疾病,通过社区板报专栏宣传急救方式,并指导社区居民学会预防上述疾病,告知其如何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1.4观察指标

(1)在培训前、培训后测试居民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即自拟《社区院前急救知识测试考题》,将急救小常识纳入题库,共20题,应用百分制,每道题5分,当场发放考卷,并当场回收,70分及以上者证明合格,不足70分者为不合格;急救知识掌握率=合格人数/总人数′100%;

(2)统计社区居民培训前、培训后的技能实践能力,具体操作项目如下:①能够准确掌握并正确实施人工呼吸;②能正确开放气道、排除口腔异物;③能准确判断其是否存在心跳等生命体征;④能有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⑤包扎手法准确;⑥急救姿势正确;上述一项实践操作不正确,为不合格,技能实践合格率=合格者人数/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例数(n)表示,组间率(%)对比则实行c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结果

2.1本组社区居民培训前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率

本组社区居民培训前的急救知识掌握率是28.89%,与培训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率97.78%相比较低,且上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讨论

院前急救,指的是对重症、急症、危症伤病员在入院前展开的医疗急救措施,可称之为现场急救[2]。伴随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各种疾病和安全事故等问题越发严峻,急需建立一整套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有效解决各种危及人们生命安全事故问题[3]。院前急救是急救工作中最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文明程度的体现,因而做好院前急救工作有重要临床意义[4~5]。本次研究即对90名社区居民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以提升社区居民在面对突发事件的互救效率、自救效率,并避免其因处理不当而造成不良结局,因而在社区内展开广泛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必要性、可行性均较高。

经本研究结果提示,本组社区居民在培训后的急救知识掌握率、技能实践合格率分别是97.78%、92.22%,均高于培训前的28.89%、13.33%,2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据此可知,社区居民经过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前,急救知识、技能极为薄弱,而在培训后有了显著进步。据报道[6],多数居民在面对急救事件时,多感觉束手无策,部分居民甚至不知道如何拨打“120”,更无论急救措施了。“人有旦夕祸福”,人类无法预知未来出现的突发事件,如泥石流、意外摔伤、交通事故、地震、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交通事故等,而在医疗工作人员带来前,及时、正确的提供救治,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7],因而提升居民的急救知识掌握率和技能实践能力,有重要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莫合德斯?斯依提,阿衣古丽?衣明江,赛丽曼?买买提.不同培训模式在社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与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6):815-818.

[2]布和,王洁霞,李娜,等.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调查及干预策略[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22-123.

[3]武胜毅.高仿真模拟人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技能培训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316-317.

[4]李玉梅,郝正玮,赵亚宁,等.虚拟现实仿真演练在社区居民现场急救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6):750-752.

[5]李玉梅,张红梅,李琳梅,等.视频辅助实时仿真训练对社区居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7(6):191-193.

[6]黄美,陈丽芳,梅思娟,等.定位协作模拟抢救在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25):2595-2598.

[7]张晓怡,何彬.CBL结合高仿真电脑模拟人在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3):2073-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