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先心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先心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刘莲娜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先心病患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6例先心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家庭护理组,两组患儿均为33例。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家庭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家长焦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在家长焦虑情况上,两组患儿在护理前家长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家庭护理组家长SAI评分远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护理满意情况上,家庭护理组患儿MPOC-56评分总均分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在对先心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因而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先心病;儿童;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护理效果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先天畸形的疾病,它主要是患儿在胚胎发育时期产生的心脏异常情况。我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一些患儿可能终身不会出现心脏病症状,而一些患儿则可能出现死亡情况,多数患儿需要进行心脏手术[1]。由于心脏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因而,患儿的父母往往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先心病患儿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66例先心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家庭护理组,两组患儿均为33例。两组患儿在男女、年龄、父母学历等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对患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家庭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其内容包括:①患儿在刚入院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患儿以及家长进行病区环境介绍,同时引导其完成入院评估,进而制定具体的护理方案。②护理人员需要对家长进行主治医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介绍,同时耐心为家长介绍医院环境、医疗设施以及相关规章制度,进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对患儿家庭情况以及家长情况进行评估,进而为家长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案。③护理人员对于巡视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同时对家长进行基本护理培训,让家长能够掌握基本的护理。④护理人员需要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家长在护理中通过多种方式和患儿进行交流,积极鼓励患儿对抗病魔,为患儿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是比较两组患儿的家长焦虑情况以及护理满意情况。家长焦虑情况主要是采用焦虑状态量表[2](SAI)进行评分,其中包括正情绪和负情绪各10项,每项评分为完全没有(1分)、有些(2分)、中等(3分)、明显(4分),分值越高焦虑越严重。护理满意情况主要采用照护过程评价量表[3](MPOC-56)进行评分,其中有5个维度共56项,每项问题评分为1~7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家长焦虑情况上,两组患儿在护理前家长S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家庭护理组家长SAI评分远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护理满意情况上,家庭护理组患儿MPOC-56评分总均分远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3.讨论

先心病患儿在进行手术治疗时,手术往往具有较大的风险,这主要是手术具有较大的,且手术康复难度较大。面对先天病手术的种种问题,家长往往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焦虑、抑郁等情况。先心病患儿在发病以及治疗过程中,患儿家长往往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如对患儿的担心、手术费用、陌生的环境等等。在一些研究资料中发现,先心病患儿的家长在得知患儿病症后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恐惧心理,甚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况[4]。在先心病患儿临床护理中,传统护理模式均是将护理集中在患儿身上,尽管实现了对患儿的良好管理,但是忽视了家庭在患儿康复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也忽视了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关于父母焦虑的产生原因,多与其对信息接受不多、不能够及时了解情况有关系。患儿家长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未知的恐惧,其中包括对环境的不熟悉、病症的不了解、手术的具体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的具体流程等[2]。因而,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干预,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况,避免家长出现心理问题。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模式是传统护理干预的新发展,它更注重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以及社会因素相关护理,它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家长心理焦虑情况。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儿家长积极参与到临床护理中,帮助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开展,这不仅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况,而且促进了护理效果的提高[6]。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先心病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因而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辛星,张筱波,陈秀俐.家庭中心式护理在先心病患儿围术期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9):333-333.

[2]李莲叶,曲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父母压力及焦虑状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2):2614-2617.

[3]戎艳鸣,张玉侠,楼建华,等.以患儿和家庭为中心护理过程量表研制及其信度效度评价[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2):136-141.

[4]MeirelesGDS,PelonLHC,FilhoRDB.Assessementoffamiliesofchildrenwithcongenitalheartdiseaseandnursingintervention[J].Hypertension,2010,66(4):823-9.

[5]王英杰,李杨.以家庭为中心的教育干预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6,11(1):98-102.

[6]王晓红.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先心病患儿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3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