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纵隔原发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前纵隔原发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狄群张烽

狄群张烽

(莱芜市中医医院放射科山东莱芜271100)

【摘要】目的:探讨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CT特征性表现,提高前纵隔病变的CT诊断水平。方法:参照病理结果,对45例前纵隔病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病变的影像特点。

【关键词】纵隔;前纵隔病变;CT诊断;胸腺瘤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154-02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行胸部CT检查,并经随访病理证实的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共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包括胸痛、胸闷、心前区不适、气喘等。

1.2扫描方式

1.2.1扫描方法

检查患者仰卧位,头先进,双手抱头,充分暴露胸部,其余部分予以铅衣覆盖,进行胸部常规扫描。设定参数层厚及层间距5mm,螺距1.375,管电压120KV,管电流350mA,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肺底,吸气末屏气,进行扫描。

常规扫描后进行强化扫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80ml,注射速度为3ml/s,分别于触发后20s,65s和250s进行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扫描。扫描结束,鼓励患者多喝水,促进造影剂尽快排泄。

1.2.2图像处理

将常规扫描和强化扫描所得图像传到PACS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比如重建扫描、多平面重组及最大密度投影,由两位有经验的CT诊断医师进行双盲法分析,做出评价。

2.结果

本组病例共有45例,经病理证实胸腺增生1例,胸腺囊肿2例,胸腺瘤27例,胸腺癌2例;囊性淋巴管瘤2例,淋巴瘤3例,Castleman病1例,畸胎瘤3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纵隔脓肿血肿各1例。各病例CT表现如下:

2.1胸腺病变

2.1.1胸腺增生

CT显示正常胸腺区均匀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胸腺弥漫性增大。

2.1.2胸腺囊肿

男女各有1例。CT显示胸腺区单房性囊性肿块,边缘光滑,边界清,1例圆形,1例形态不规则,未产生压迫效应,强化扫描病灶未见强化。

2.1.3胸腺瘤

病理证实胸腺瘤共有27例,分为6型,单凭影像表现难以准确区分病理类型。CT可见胸腺区大小不等肿块影,类圆形,边缘尚清晰,25例未见周围结构侵。2例见周围侵犯,并伴有胸腔积液,病例证实为侵袭性胸腺瘤。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

2.1.4胸腺癌

胸腺区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内见液化坏死影,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周围结构受压,纵隔淋巴结肿大,伴有胸腔积液,病理证实为神经内分泌癌。

2.2囊性淋巴管瘤

本组2例囊性淋巴管瘤,均为女性,年龄22和34岁,一例体积较大,病变从颈部延伸道右上纵隔,另一例仅位于左上纵隔。肿块呈均匀囊性密度,边界清晰,周围结构包绕和受压改变,增强扫描囊壁部分线性强化,肿块内部无强化。

2.2.1胸骨后甲状腺肿

多平面重组观察肿块和甲状腺相连,透视下肿块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结合临床可以准确定性。

2.2.2畸胎瘤

共有2例,一例良性,一例恶性,比较典型,肿块内部脂肪、钙化、软组织和囊性密度混杂,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2.2.3生殖细胞瘤

本例男性,43岁,病理证实为精原细胞瘤。多发,右上前纵隔,腹膜后脊柱旁及腹腔内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强化扫描中度均匀强化。回顾性分析松果体区和鞍上池伴发。

2.3纵隔淋巴瘤

共2例,1例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证实结节硬化型;另一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证实弥漫性大B淋巴瘤,回顾性分析,发现淋巴瘤累及回肠。前上纵隔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融合成团,血管气管受压,强化扫面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并呈渐进性强化,双侧胸腔积液。

2.3.1Castlemen病

1例,女性,肿块位于左前纵隔,类圆形,边界清,周围无侵犯,强化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类似血管强化程度。

2.3.2孤立性纤维瘤

1例,与纵隔胸膜相连的肿块,界限清楚,密度略低均匀,轻度均匀强化,免疫组化CD34和bcl-2(+)。

2.4纵隔血肿、脓肿

纵隔血肿1例,表现为纵隔高密度影,伴有双肺挫伤(渗出性病变),双侧胸腔积液;脓肿1例,纵隔内高低混杂低密度影,内见分隔,强化扫描,边缘及分隔强化,双肺渗出性改变。结合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3.讨论

3.1胸腺非肿瘤性病变

胸腺增生常见原因有应用大剂量激素或胸腺肿瘤放化疗后的反跳性增生和甲亢引起的增生,另外感染创伤,手术应激甚至是白血病也会引起胸腺增生,临床上需要注意鉴别。

胸腺囊肿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CT扫描,先天性胸腺囊肿呈类圆形水样密度,边缘清楚,囊壁薄,单房性;后天性囊壁较厚,可见钙化,为不均匀液性密度,密度较高,以多房者多见。

3.2胸腺肿瘤

胸腺瘤一般分为良性和侵袭性两种,多见于40岁以后,肿瘤体积较小,较大时会产生压迫症状,如咳嗽,胸闷等,30-50%的患者合并有重症肌无力。

良性胸腺瘤CT表现为类圆形实性肿块,呈不对称生长,密度均匀,界限清晰,均匀性强化,如果发现肿块不规则,边缘不清包绕血管等高度提示为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CT表现为前纵隔巨大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周围结构受压或是包绕,密度不均匀,可见液化坏死,强化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

3.3囊性淋巴管瘤

前纵隔囊性淋巴管瘤CT表现为囊性肿块,如果含有血管成分或是出血感染,囊内液体密度增高。边界清楚,呈类圆形,单房或是多房均可。

3.4畸胎瘤和生殖细胞瘤

CT扫描典型畸胎瘤可见脂肪、钙化及软组织混杂密度,定性相对容易。

生殖细胞瘤占前纵隔肿瘤的20%,分为精原细胞性和非精原细胞性,多发生于性腺,性腺外可发生于纵隔、腹膜后、中枢神经系统等。前纵隔精原细胞瘤CT表现为均一密度实性肿块,可见出血坏死,强化扫描中度均匀性强化。

3.5淋巴结病变

淋巴瘤是指起源于淋巴结或是淋巴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CT扫描可见前纵隔肿大并融合成团的肿块影,体积较大,可有坏死,强化扫描呈轻度不均匀环形强化。

Castleman病CT强化扫描具有特征性,因为肿块血供丰富,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动脉强化的程度,需要时做病理活检。

3.6胸骨后甲状腺肿

CT多平面重组可见肿块与甲状腺相连,透视下可见肿块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3.7孤立性纤维瘤

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是蕈伞状肿物,稍低密度,可见钙化影,强化扫描呈不均匀地图样强化,并呈渐进性强化。

3.8纵隔血肿、脓肿

前纵隔邻近结构多,纵隔胸膜炎、慢性淋巴结炎、食管瘘或是支气管瘘等引起纵隔内原发性感染,如果引流不畅引起液化坏死会导致脓肿形成,强化扫描并结合病史可以明确诊断。CT表现为弥漫性的密度增高影,区别于肿块的局灶性生长。

4.结论

研究发现前纵隔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表现,CT可以对前纵隔病变进行初步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