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提问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浅谈历史课堂提问技巧

林雪英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技巧

一、设问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教材,面向所有的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设问的问题很多,可以设计的问题有: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背景、原因、作用、意义、影响、概况、结果等等;不管怎么样设问,那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针对本课的教材。要怎么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设问呢?

首先,要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设问。设问的问题一定要紧扣本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每一个课时都有其重点的内容,这些重点的内容,包括历史的事件、人物和基本的历史含义和结果等,就是历史学习的重点、难点。如《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它的重点是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难点是: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时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教师就要围绕本课的这些问题精心设计问题,巧妙地提问,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面向所有的学生。第一,教师要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很有想象力,经常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设想、以及独到见解,或者喜欢去尝试一些创新的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对他们不断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在课堂中不断地提出令人深思的问题,这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教师与学生课堂活动是一种和谐、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乐学。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去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设问问题时要多设计梯度不同的问题,既要设计有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回答的问题,也要有比较适合中等水平、中下水平学生回答的问题。这样课堂上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从而做到面向所有的学生。

二、提问要注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学与学生思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没有活跃的思维,那就无所谓学习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有效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设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围绕课本的重点、难点提出更有启发性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考虑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又围绕这个问题提出唐朝中外文化交往这么活跃,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什么启示?这样就是提高一个层次,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书本上是找不到的,需要发散自己的思维,自己组织语言,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本科所学的知识,又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去探究,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提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有趣味的问题进行提问,能够让学生以快乐的心情去进行积极思考。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提问:“美国内战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的发问:“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的爆发是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些问题,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被激起。再如,讲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提问:为什么说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试结合五项原则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又如,漫画引入,然后提问: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状况?漫画这种形式本身对学生就比较有吸引力,PPT课件中的漫画用投影到屏幕上学生的兴致就已经激发出来,再抛出问题学生就进行了分析思考。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提问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创造性,不能再拘泥于问题模式:例如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可提问,“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会爆发?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注意,教师在评价这类问题的答案时,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只能说谁的理由更充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正确地、科学地运用这一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昆玉.走向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报,1998(12).

[2]高晋.关于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15).

(作者单位:广西鹿寨县鹿寨中学5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