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护生临床见习带教实践改革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胸外科护生临床见习带教实践改革效果观察

卢珊于红邓鑫艳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广西桂林541199

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护生临床见习带教实践改革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护理实习生600名,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0名,采取传统的带教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300名,采取基于见习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实践带教模式进行教学,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见习护生的基础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以及综合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见习护生对于临床带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胸外科护理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带教时,采取基于见习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实践带教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以及综合能力得分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并且护理学生对于临床见习带教的满意度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外科护生临床见习带教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胸外科;护生;临床实践;改革;效果

临床护理实践是护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护生从学生到护士进行转变的关键阶段,在接受临床护理实践时,要求护生要加强对护理专业的了解,增强自己的护理技能以及护患沟通能力【1】。胸外科是医院一个重要的科室,部分胸外科患者的病情复杂,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并且病情变化快,预后难以达到预期值;部分胸外科患者起病急,对疾病认知不足,对胸外科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对医院胸外科护生进行临床带教时,虽然学校对护生制定了临床见习带教目标,但由于临床教学见习实验课安排时间短,胸外科患者的实际病情与理论授课内容仍存在差距,加上授课老师对护生进行教学的内容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导致胸外科护生临床见习带教教学目标很难达到。为了改善我院胸外科护生的带教效果,我院实施了胸外科护生临床实践改革,现将改革措施和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胸外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接收的护理学生600名,共12批次,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0名,男50名,女550名,年龄18岁~20岁,平均年龄(19.5±0.4)岁,本科生100名,大专生500名,采取传统的带教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300名,男25名,女275名,年龄18岁~20岁,平均年龄(19.5±0.5)岁,本科生50名,大专生250名,采取基于实习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实践带教模式进行教学。两组实习生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带教方式(指导如何收集临床资料—查看病历—分析讨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总结发言—效果评估考核)进行教学,由带教老师带着护生一起下病房床边带教,指导学生如何询问患者的病情,学生收集临床资料后返回办公室查看患者的病历,然后学生返回教室分组讨论该患者的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再让组长代表总结发言,最后带教老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估。

观察组采取基于实习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实践带教模式进行教学,按照“询问病史—收集患者主诉的护理问题—查看病历—分析讨论—制定护理计划—临床实践—总结发言—效果评估考核”的思路进行教学,首先为学生选出一些典型的胸外科疾病患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病房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了解,收集患者主诉的护理问题后返回办公室查看患者的病历,重点查看检验、检查报告;然后学生返回教室分组讨论该患者的现有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再由学生代表将讨论结果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然后返回教室组长代表总结发言,最后带教老师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估。

让所有学生对患者现有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并研究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对策。带教教师参与对学生的对策进行指导,为患者的自我护理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护生回到病房解决患者提出的护理问题。带教完成之后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估。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基础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以及综合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胸外科临床护理见习带教是对护生进行实习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胸外科与其他科室的护理相比,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更多,专科性强【2】,给学生和教师的临床见习带教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胸外科护理教学在对护生进行临床见习带教时,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带教方式,提升胸外科护生的临床见习带教效果。传统的胸外科护生带教模式是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询问患者的病情,学生根据病历资料对患者提出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方案没能从实际出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得到发挥,实习生与带教教师、患者和见习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带教效果很难得到提升【3】。

为了提升对胸外科护生的见习带教效果,我院胸外科实施了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对胸外科见习护生采取基于见习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实践带教模式进行教学,让护生到病房解决患者实际问题为目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能够帮助见习护生提升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掌握和充分的分析,然后让见习护生回到教室,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指导和修正,再把解决措施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胸外科相关的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沟通技巧【4】,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学生的沟通技能,提升他们的信心,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快速提升【5】。结果显示,观察组见习护生的基础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以及综合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见习护生对于临床见习带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在对胸外科见习护生进行临床带教时,采取基于见习护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临床实践带教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分、操作技能得分以及综合能力得分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并且见习护生对于临床带教的满意度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外科护生临床带教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康莉,郝楠.我院胸外科护生临床实践改革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181-183.

【2】伍爱仪.临床路径在心胸外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2):133-134.

【3】陈召,李小飞,周勇安,等.联合PBL和TBL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1):2141-2144.

【4】康莉,郝楠.我院胸外科护生临床实践改革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181-183.

【5】刘向英.师生双向测评在胸外科护生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782-783.DOI:10.3969/j.issn.1672-1721.2012.0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