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风疹疾病流行特征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风疹疾病流行特征及预防对策

王艳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疾控中心165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风疹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调查疫情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日我院31例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全部隔离治后痊愈。结论:加强风疹病毒疫情检测,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风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风疹;临床特征;疫情报告;预防接种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ndanalyze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rubellaepidemic,investigatethecausesoftheepidemicsituation,andtakepreventiveandcontrolmeasures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controllingrubella.

Methods:thesubjectsofthisstudywere31inpatients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3to20163.Clinicalinformationwas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allcasesofserumsamplesofrubellaIgMantibodytestwerepositive,allisolated,recoveredaftertreatment.Conclusion:strengtheningthedetectionofrubellavirusepidemicsituationandimprovingthevaccinationrateofrubellavaccineareimportantmeasurestopreventrubellaoutbreak.

Keywordsrubella;clinicalcharacteristics;epidemicsituationreport;vaccination;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出疹和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多见于冬春季,因其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广发于任何年龄组,但多见于学龄儿童。2013年3月~2016年3日,我市共发现疑似风疹病例33例,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证实2例排除,31例确诊为风疹病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经市疾控中心确诊的病例,确诊以实验室检查与风疹个案调查资料为依据。

1.2实验室检查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风疹IgM抗体。

2临床特点

2.1前驱症状

发热31例,体温37.5~41.2℃;眼结膜充血(但无明显畏光流泪及眼分泌物增多)17例;头疼8例;咽疼28例;咳嗽,流涕16例;关节,肌肉酸痛21例;恶心,未吐16例;一般持续时间短暂,1~2天或发疹的同时出现。仅有2例患者是前驱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皮疹。

2.2皮损特征

(1)患者均有皮疹,不痒或轻度瘙痒,且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皮疹最早出现在面部,1~2天末即可依次扩展到颈、躯干、四肢,并遍布全身,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其中,16例皮疹遍布融合,8例面积、胸部背部皮疹融合成小片状,4例合并紫癜,3例患者掌跖部可见皮疹。皮疹1~3天消退14例,4~6天消退13例,7~10天消退4例均伴有紫癜。风疹患者中Forschyelmer征(﹢)31例,表现为软腭、悬雍垂、颊黏膜鲜红色至暗红色斑疹或瘀点,针尖至米粒大小。

2.3淋巴结肿大

本组患者中有淋巴结肿大30例,最常见的部位为耳后、枕骨下、后颈部、颈侧部,少数见于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约黄豆至蚕豆大,多为双侧对称分布,少数单侧分布。肿大的淋巴结均有轻到重度压痛,但无红肿及化脓性表现。

2.4并发症

本组患者并发支气管炎3例,扁桃体炎20例,紫癜6例,关节炎2例,全部病例均无并发中耳炎、脑炎、肺炎、心肌炎的发生。

2.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体温≥39℃的患者共12例查血常规,其中11例白细胞计数偏低,为(1.9~4.0)×109/L;1例白细胞计数偏高,为10.1×109/L;8例淋巴细胞比值升高;血小板正常。31例查肝肾功能均无异常。11例皮疹特殊患者查麻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均阴性。

2.6治疗

病情较轻者,休息,给予清淡饮食,板蓝根或双黄连片口服;病情较重者,予利巴韦林10~15mg/kg加入0.9%NS静滴,清开灵1ml/k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高热者肌注柴胡注射液2ml及安痛定2ml及辅以物理降温对症治疗。患者均采取隔离措施,对发热和出疹的病人要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增加开窗通风的次数,促进空气流通。定期对房间等污染场所进行消毒。

3预防措施

3.1健康教育。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在这一时期胚胎还未成形,很容易在病毒作用下使某个器官的发育暂停或发生错乱,使胎儿形成各种畸形。要加强对孕妇以及学校学生对风疹防制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对将风疹相关知识要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的重要内容。

3.2免疫接种。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有效免疫持续时间5~8年,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3.3应急预防接种流行期重点重点对学龄儿童、青春前期妇女、医务人员和入伍新兵开展应急预防接种,同时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麻疹流行期间停止大型的集会。

3.4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提高疫情早期应急反应能力。学校加强晨检,对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单位内同时出现多个发热感冒等症状者要及时向卫生院或疾控中心汇报;确诊为风疹的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无皮疹者症状消退后解除隔离,有皮疹者隔离至疹后7天。

4讨论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临床症状轻微,易被人们忽视,随着风疹疫苗在儿童中的广泛应用,风疹的发病年龄逐步后移,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学生逐步成为风疹发病的主要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对接种意识逐渐淡漠,加强免疫接种率相对较低,发病学生年龄在16~20岁,基本没有接种过风疹疫苗或相关联合疫苗均为易感人群。预防风疹主要依靠风疹疫苗的人工自动免疫,目前我国生产的冻干风疹活疫苗注射后6~8周机体就可产生抵抗风疹的抗体,在疫情爆发期可有效地控制疫情,建议1岁至青春期的儿童接种风疹疫苗。对中小学保健医生进行培训,加强疫疹的监测,强化疫情报告意识,对外来人口,加强计划免疫管理。风疹的预防与控制可有效地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出现,同时对麻疹控制及监测工作有着积极作用。医院、疾控中心、学校等相关部门应加强联系,建立应急预案,如果出现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一旦被诊断为风疹,应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正常饮食,多食水果,多饮水。风疹是一种抵抗力很弱的病毒,多开窗通风可加速空气中风疹病毒的死亡,同时,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和寝室卫生,避免过度疲劳,注意营养。

参考文献:

[1]胡高楼、陈根芝.一起大学生风疹爆发疫情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7):652-653.

[2]许青,徐爱强,宋立志,等.实施儿童风疹疫苗免疫后风疹发病年龄变化趋势的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1):861-863.

[3]王南,安萍,李伯君,等.风疹118例流行特点及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1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