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

刘妍妍

刘妍妍

(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300110)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无效;单采血小板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06-02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开展和不断推广,输血医学也在迅速的发展和进步,从开始的全血输注,发展到现在成分血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1],现在,血小板的应用对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等的作用已经被世界公认,由此,血小板输注已经成为临床输血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是所有血小板降低的患者输注血小板都有效,这取决于其病因、输注次数等多方面因素[2]。

1.血小板输注的指征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当患者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时,需要输注血小板以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根据输注目的不同,血小板输注分为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临床上有明确的出血倾向,如血小板减少,PLT<2O×1O9/L,并伴有皮肤瘀斑,口、鼻、消化道、呼吸道等脏器出血,此时输注血小板,为治疗性输注。临床上无明确出血倾向,皮肤仅散在出血点,PLT<(10~2O)×1O9/L,为预防性输注。外科手术患者PLT<50×1O9/L,进行预防性输注。输注前复查患者AB0血型及Rh血型,进行AB0血型及Rh血型同型输注,每次输注血小板1个治疗量[2]。控制产科DIC出血时,一次输注3个治疗量,效果好,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贫血以及持续的低血容量状态,从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最终导致或者死亡[3,4]。

2.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包括免疫因素和非免疫因素[5]。免疫因素包括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和血小板膜上表达的抗原结合,从而加速血小板在体内破坏,主要抗体有HLA、HPA、ABH抗体等。非免疫因素主要和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治疗有关,包括感染发热、脾肿大、DIC等。

2.1发热是引起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独立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为7.2[6]。通常认为感染期血小板暴露于隐形抗原,吸附抗体,接着通过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被抗体包裹血小板,使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消耗增多。

2.2脾脏肿大和DIC也是血小板无效输注常见的原因。伴有脾脏肿大和DIC的患者其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减低,在与血小板相关疾病中,脾脏常常是破坏血小板的部位,任何原因所致的脾脏肿大,都可使血小板在脾脏的破坏比正常多30%。此外,脾脏的滤泡为B细胞区,与抗体生成有关,可进一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DIC虽发病率不高,但一经出现,病程中可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2.3输注次数的影响

多次输血的患者血小板抗体发生同种免疫的阳性率大大高于从未输过血的患者[7],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效果下降的原因可能为多次输入血制品,特别是曾输注多个供着混合血制品,能彻底去除血制品中的白细胞,从而较易引起同种免疫,产生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据报道,反复输血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为30%~70%。

3.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

输血疗效不仅要看有关化验指标的变化,还要注意观察临床表现,不能轻易根据血小板水平判断血小板输注无效。输注机采血小板前及输注后24h对患者外周血进行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效果采用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plateletrecovery,PPR)和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orrectedcountincrement,CCI)来评价。输注血小板后24h,若PPR>2O,CCI>4.5,说明临床出血症状得到一定控制、改善为血小板输注有效,否则为无效。

4.机采血小板

4.1单采血小板的输注,减少了血小板和白细胞抗体,降低了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临床上出血性疾病提供了有效治疗措施。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以下简称单采,pheresisplatelets)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以下简称手工,plateletconcentrate,PC)2种,前者从单一供者采集制备,因其血小板含量浓度高,产生同种免疫少而被临床普遍选择;后者则从多份新鲜全血中手工分离制备,一次有效剂量需要数个供者,增加了同种免疫机会,临床较少采用[8]。传统观念及以往的研究认为单采血小板优于手工血小板[9,10,11]。

血小板制品质量是保证输注疗效的重要前提,不合格的制品可以直接导致输注无效或达不到预期效果。

4.2有关实验表明,比较伽马射线照射单采血小板与普通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两者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量上无差异。伽马射线照射单采血小板,远期效果较短期效果好,CCI有效值能长期保持,而且患者不易产生抗体。而在普通单采血小板的输注中,可发现CCI的远期效果不佳,有下降趋势。这可能与血小板表面抗原系统有关,一类是血小板相关抗原,另一类是血小板特异抗原[12]。

迄今为止,血小板输注尚无其他方法可以替代。因此血小板输注的主要策略就是防止血小板输注无效,由于多种原因均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临床上应严格把握血小板的输注指征,尽可能减少输血次数,积极排除发热、脾功能亢进、DIC等非免疫因素。对需要反复输注者应尽可能选择单个供者机采血小板,有条件者可选用与病人HLA、HPA相配合的单采血小板。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患者输入单采血小板的安全系数相对较高[13],对于发热、脾功能亢进、DIC等非免疫因素导致的输注无效患者,可缩短输血周期或增加血小板输注量。目前血小板输注对止血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可预见的将来,同种异体免疫的预防仍将是重要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秀丽.冰冻血小板输血及输注后效果评价[J].临床荟萃,2007年1月5日第22卷第1期.

[2]于洪敏,刘凤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5月第32卷第6期.

[3]黄雨,王卓.成分血和全血输注在产科大出血抢救中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年第11卷增刊.

[4]周显洪,宋阳.成分输血抢救治疗产科失血性休克DIC前兆18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4):214-215.

[5]蒋俊煌,严俊,刘永武,林素霞.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28卷第20期.

[6]王一,王存彪.血小板无效输注及治疗策略[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24(4):339-342.

[7]施清蓉,彭绍军,何小英.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其配型的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关系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4年2月第20卷第6期总第341期.

[8]吕毅,郝宝岚.手工分离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质量及输注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8年9期.

[9]徐学新,韩海心,王青改,等.单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比较[J].职业与健康,2003,19(2):104.

[10]焦红霞,焦庆萍.手工法与机采法制备浓缩血小板质量差别与临床疗效[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7(4):340-341.

[11]方国安,孙小晓,胡铁民,等.机采与手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对比研究[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14(4):170-171.

[12]王静,沈立松.单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输注效果评价[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年1月第6卷第1期.

[13]黄辉,王旭.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5月第11卷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