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教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瑜伽教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

周晓菊周晓俊

周晓菊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昆明650000;周晓俊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高校引进瑜伽教育课程,研究得出瑜伽是人们享受慢生活,缓解快生活压力的一种新方式,能够平衡人体身心机能,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行为道德素养,引导其形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对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瑜伽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对瑜伽及瑜伽教育的思考

1.对瑜伽的理解。瑜伽最初是由印度的梵文音译而来,在世界兴起,属于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之一。有数据显示,从大的角度考虑:瑜伽属于哲学;从字面意思理解,瑜伽则是利用轻柔的肢体动作,来舒缓身心,引导人们身心灵协调统一的养生运动。换言之,瑜伽练习过程就是人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是人体与精神的一种升华,是不断发掘生命潜能、延伸生命领域,逐渐汇集大宇宙思想的养生运动。瑜伽的特点就是轻柔、舒缓,减轻快节奏的生活压力,愉悦身心。它满足人们对“慢生活”的需求,对“快”生活的厌弃。因此,瑜伽是新形势下体育思想和方式变革的关键要素。

2.对瑜伽教育的理解。瑜伽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健身来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并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所以,瑜伽教育不仅具备瑜伽的特性,也是教育的产物。瑜伽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调节人的“身、心、灵”,瑜伽的作用就是为了强身健体,而瑜伽教育的作用则是为了健身育人。瑜伽教育课程往往通过“身、心、灵”三要素去探索瑜伽的真谛,让处于迷茫中的大学生,不仅仅关注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同样值得拥有,从而来获得锻炼,引导他们逃离物化的社会和压力的牵制,回归一个真性情的自我状态。这对于瑜伽教育课程普及有积极反响,对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也产生着积极作用。

二、瑜伽教育课程产生的基础

1.引进瑜伽课程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瑜伽是瑜伽教育课程的基础。瑜伽的理念有着理性思维。瑜伽教育是综合考虑瑜伽思维和功法从而实现健身育人的目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完人。缺乏了教育层面,单纯来谈瑜伽,会使其脱离核心思想,走偏。瑜伽教育可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寻找心灵的栖息地,缓解心理压力。当大学生面临心理问题时,若是缺乏科学的导向,极易受感性影响,而做出错误决定,从而心理扭曲,做出极端行为。

2.引进瑜伽教育课程是体育科目和瑜伽发展的必经之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发展都要满足自然规律。瑜伽要长远的发展,就要不断创新。瑜伽在历史文化的洗礼下,是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沉淀出的文化瑰宝。在先进思想和理念的融入改变下,以往的瑜伽注重健身而忽视育人理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不能满足“健身育人”的新时代体育的变迁。所以,要充分结合传统瑜伽理念与新教育理念,才能满足新时代体育与瑜伽发展的要求。

3.瑜伽教育课程的构成部分。瑜伽教育课程分为三个环节,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习评测等。理论教学又可分为三要素:思想理念、基本知识、基础价值;实践教学分为:呼吸与育人、体式与育人、冥想与育人、放松与育人、评价与育人等五要素。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因素的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速,竞争压力大,就业前景复杂、环境问题严重等经济社会问题都对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拜金主义风潮迭起,校园里攀比之风不断加剧,在同学聚餐和消费水平上,都极易引起大学生心理失衡,对社交行为过于敏感,造成心理问题。

2.家庭生活因素。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其心理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深受家庭氛围和父母行为习惯的影响,若是三观有缺陷或者行为不良,一定会对大学生的性格有所误导,导致他们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3.自身心理因素。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由于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思维层面还是过于浅薄,遇到挫折困难,极易受到影响,备受苦恼,心里矛盾冲突,更甚会导致心理失衡,引发心理疾病。

4.就业压力。就业压力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因高校分配体制的变革,社会下岗职工的普遍存在,当前大学生毕业面临的自主择业的分配方式还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就或多或少给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带来心理负担。

瑜伽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数据表明,瑜伽能够稳定缓解神经、释放压力和舒缓心情,达到心理平衡,静定效果,能够强化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瑜伽教育课程的学习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生命起源,充实自身,提升心理素质,回报社会,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总结:瑜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困境,坚定决心,激发自信心,并能缓解他们的浮躁心理,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进而创造和谐的精神境界。所以,在高校设立瑜伽教育课程是很必要的。瑜伽教育课程是一门发展前景良好的养生教育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枢瑜伽教学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的积极意义及对策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8):137-138。

[2]于晓杰瑜伽选项课对学生身心健康促进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2):76-79。

[3]廖成惠浅谈瑜伽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成功:中下,2017,(6):00075-0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