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临床症状及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原发性痛经临床症状及治疗

陈玉杰

陈玉杰(吉林省德惠市妇幼保健院1303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8-0280-01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疗效。方法治疗上以理气活血、行淤止痛为治则。多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法。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有效的改善,不失为临床治疗的有效徐径之一。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常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其发病之高、范围之广、周期之近、痛苦之大,严重影响了广大妇女的工作和学习,降低了生活的质量。

原发性痛经一般均认为应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姿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继发性痛经痛经病人经双合诊发现盆腔器官有病变者为继发性痛经。常由于局部异常体征尚不明显时误诊为原发性痛经,因而对痛经开始于初潮后3年以上者,应考虑继发性痛经之可能,应进一步检查。

原发性痛经的共同特点是子宫肌层活性过强,由于过度收缩引起子宫局部缺血,与前列腺素(PGs)的关系密切。继发性痛经则由于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所致。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1/2~2小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89%)、腹泻(60%)、头晕(60%)、头痛(45%)及疲乏感(85%)。偶有晕厥及虚脱。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原则是精神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经期注意劳逸结合及经期卫生,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波动、注意保暖等。适当应用止痛药物如:复方颠茄片、阿司匹林等。激素治疗主要应用于已发育成熟的青年妇女,对青春期少女不宜使用。祖国医学经过上千年的医学实践,对于治疗痛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中医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血淤停滞、淤阻胞宫、胞脉,使经行滞涩,不通则痛。治疗上以理气活血、行淤止痛为治则。常用药物如:血府逐淤汤、八珍汤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郁不舒,或寒凝经脉,气血不畅所致。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法。西医多采用止痛药及避孕药,但止痛药及避孕药虽然都可以舒缓子宫收缩带来的抽筋感,但也都只能缓解症状,治标而不治本,并且长期服用会造成依赖和副作用。

综上,痛经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临床辨证,辨证确诊后,拟定治疗方法,并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灵活加减,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双芝.中医治疗痛经辨证分型探讨[J].邯郸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0,14(5):411-412.

[2]赵莺,欧阳利民,曾凤.原发性痛经辨证分型与脉图参数相关性分析.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1):743-744.

[3]孙秋颖.浅谈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0,4(5):100-101.

[4]谢威,谢亚莉.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进展[J].实用中医杂志,2008,24(11):748-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