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学习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强化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学习价值

白廷文

白廷文贵州省余庆县苏羊小学564407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思考、探索、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动手制作,主动了解知识

国际教育界曾流传这样一句格言:“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浃髓沦肌。”心理学家研究进一步表明,儿童的一个重要认知规律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的认知水平不同。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某些内容,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针对学生年龄和教材特点尽可能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课前去动手实践,主动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前,让学生在家自制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进行评比,虽然学生制作质量参差不齐,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已主动了解了一些关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开展活动,主动发现知识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张梅玲教授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付出“个人劳动量”的多少,直接决定学生主体发展的前景。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当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这一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不仅能逐步理解角的大小变化过程,而且发现了“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学生思维得到了多向的发展,理解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

三、实际操作,主动探究知识

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索认识过程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学生初步感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底×高&pide;2,这时,教师提出“这一规律适用于所有形状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吗?”学生们犹豫了,不断肯定,这时,教师让学生动手任意剪两个一样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都行。然后让学生试一试,怎样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探究,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思维。又如在教学《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通过称一称,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品,反复感受1克和1千克的质量,使学生主动地把抽象的质量单位具体化。

四、联系生活,主动运用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获得新知识后,要尽可能鼓励学生联系各种生活实际,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形成技能。例如,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后,让学生去测量计算桌面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面积等;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一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地观察、思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知识。